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阶段关键一周 积极准备等待喷发

(2014-04-08 09:21:04)
标签:

财耕谈

曹伟

大势研判

股票

麦氏理论

分类: 市场解读

包干快上临门一脚  推波助澜众志成城

本周的盘势演变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本周的走势,也会对周与月线产生重大影响,最关键在于周K线的变化,这将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演变,因为已经到了最后的临界点,好比足球比赛带球过了中场准备发动新一轮的攻势,但还没到最后举脚射门的位置与角度,负责带队主攻的带球者有心直攻龙门,无奈后继者尚未跟上,同时带球者也有体能不足的遗憾,是否可以再进逼后成功叩门呢?要看是否有后面跟进者突发神威,尚不知主角是谁?也不知道谁来立功,所以还无法下定论。

这个阶段应该采取长传快攻呢?还是继续短传布局等待时机?此时需要靠临场应变加上瞬间的暴发力。中场传导布局的调整非常重要,尤其在明知体能(量潮)不济之下要顶过最艰困极限,才可以进入缓冲后的转变。如果顶不过也可能因为后继无力而陷入继续再修复境地,应该采取那一种演出呢?本周进入最后表态的阶段,多方必须发奋图强后才可以明朗看到最后的结果。

比对上周盘走势,成交量萎缩交投平淡无法获得市场认同,但让将小量上涨视为背离走向也不完全正确,尤其是持续一周维持低于800亿元的水平量,看似无力支撑却可以将指数拉高,说它拉高却存在一定的人为凿刻,勉为其力撑盘现象,这之间是否有矛盾呢?回到区域内动见观瞻的大盘权重股来找答案,只要它们在关键时刻奋力一击,起到推波助澜再到众志成城的效果,也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市场亦积极配合回应,就可以形成有利的局面改观。

如果上述状况都没有出现,是否会有反手下杀的动作呢?从区域空间解读,的确没有明显的下杀空间,或是至少有杀不下去,还是不愿意杀低的特征,几乎在不利消息纷传如此不利多头的情况下,多方也没有因此举白旗,空方也没有出现任何重磅掼压的倾向,看起来似乎平衡的多空拉锯,却又有点偏向多方主导的局面,形成看跌不跌,不敢看涨却上涨的情况,矛盾的盘面却可以找到合理的理由解释,有点纠结。

看似弱化实则有撑  筹码锁定有利上攻

分成两个步骤解读,一是从不同指数的个别状况解读,二是从周与日K线上观察,依据四个步骤与四个条件推演,大致上可以找到趋势演绎倾向。所有市场的参与投入最终都要反应在量与价的变动上,从周线看各个指数的变化,以沪指及沪深300指数,及中小板综指与创业板综指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与研判,有两个情况必须注意:

1、    从12年12月5日累积319天,沪指换手率175%,沪深300指数换手率才132.6%,显示沪市量潮的锁定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在不必太大成交量的情况下形成有利的守稳后突破。沪深300指数稍微差一些,但在总体的筹码长期锁定下,多方还是可以构成有利的锁定后进行必要的反击,就因为筹码沉淀与锁定,所以不必太大量潮推动可以构成有效的股价再拔高,符合上周的盘面特征;

http://caigengtan.com/media/media/2014/04/0717-13bhc9pr.jpg积极准备等待喷发" TITLE="最后阶段关键一周 积极准备等待喷发" />
 
2、    创业板综指从13年11月29日到4月4日共计85天累积换手率333%,当时拉高1291点作收,隔日快速压低洗盘20天后发动才有再拉高的动作,尤其在后期形成高量潮滚动换手的局面,20天换手率高达100%,其后的下跌28天换手率才82.9%,1:1的比率条件尚未完成,还需要最后的6天时间,对比近期的急速缩量,说明前期的介入者未能顺利出脱,此时的修复进入最后的阶段,自然也构成指标完成后的反击。反倒是这个阶段的中小板综指整理修复的更为完整,表明它有领先反击的优势存在,其中技术性优势将成为本周的关键,这一点将是周二立即明朗看到的现象,务必留意。

麦氏理论【盘中机动实盘教学课程】 请登录 财耕谈 网站

四个指数之间最大也是最明确的优势在于2月10日以后的增量启动上涨,在上周完成量潮修复40天,接下来20天将是最后阶段进入60天量潮修复完成的周期,前10天可以稍微弱势一些,后10天的状况会优于前10天,所以关键在后10天的演变,那么未来两周的修复是为了后两周做准备,近期多方可以针对单一个股的发动而获得市场认同,显然是采取分散进击再集合的炒作方式,说明多方获得主动权与掌控权,也是盘面稳定优势的象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