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潮的应用与反思,如何用在操作上?
(2014-03-28 14:25:03)
标签:
财耕谈曹伟股票大势研判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从长期量潮的观点推演,这里就是低位区域,量潮已经进入低位区,底部特征明显。即使横向修整,再度拉长时间,一样属于低位底部区,这个低位底部区是从三年前就开始进行,然后进入五年,但现在的条件。我说的概念是如此,如果以为底部形成就不应该再下跌,与我的概念有出入。
底部区域形成后,可以围绕在这个大区域继续修整,也可以维持在这个区域进行来回的震荡,至于是否因为底部完成之后就会拉高后开始进入一波所以“大多头涨势”呢?这个不是我说的概念,我说的是低位底部区的修复震荡与完整,这一点务必注意,如果看不懂,不关我的事。
很多时候的很多解读,也只是提出一个概念模式而已,至于每一个有如何的观感,那不是我的问题,我只是将问题提出来,结果如何不重要,因为只是提出一个概念模式。
不谈瞬间发动的其他因素,从三点一项的基本条件观察,尤其是从人气倾向与板块动向推演,今日的人气不算稳固,还在50%一下浮浮沉沉,这样的气势很难汇成一鼓作气的条件,配合成交买卖盘的条件观察,基本上也如此,那么是否多方可以在某一个时段出现类似上周五的“惯性”模式强势拔高呢?尤其是瞬间的发动大盘权重股强势拉高指数,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不谈可能性,只谈盘面的条件,还达不到上涨条件就不应该会强势拔高。
时间的酝酿的确是不够,如果这一切条件放到下周,估计今天拉抬后的认同程度会更高,那么今天是否会强势攻坚呢?从基本条件来说的确不应该,尤其是周线形成瞬间的拔高动作,也不见得可以形成如何的优势?唯一无法解答的是:大资金究竟想干什么?这个不仅是我无法回答,估计绝大多数人也无法回答。
如果以20KD的走势情绪,三天前的高位无法突破,下周一面临上周五的2047点,这个点位成为指标形态中最大的变数,最关键在于60日均价线的涨跌,更主要在于区域成交量的汇聚还无法成为气候。
最关键在成交量,尤其是从2月10日起算,增量后的第30天发动,今日进入第35天,有理由相信多方会从这里形成积极有效的护守,之虞护守后是否要反击?这个很难认定。如果问我:下周呢?我会说:“再5天后所有情况将完全不一样,因为到那个时候没有再跌下去就会随时强势拉起来”。信不信在你,我说的就是如此。
可以依据这个条件比较推演,你会发现,有很多让你惊讶的状况即将出现,这就是定量分析法中有关时间周期的应用。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前一篇:沪市成为主轴,关注周K线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