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失据、操之过急,无妄之灾
(2014-03-21 10:46:39)
标签:
财耕谈曹伟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周K线要如何作收不是今天才来决定,早在周三已经显示其变动倾向,这是“麦氏理论”统计归纳中发现的重要启示,在每一次关键演变的盘势都会事先提醒大家,这一次一样做到了。
周K线到了周四已经形成明确下跌时,周K线如何作收已经清晰,此时不必说太多,盘面一看就清楚的事,说再多也来不及,最重要是——“事先的准备”,而且是执行了,避开可能的下跌风险,这个时候才可以很淡定的,很轻松的居高临下看变化。
如果你没有事先做好准备,这一刻才开始担心会不会再下跌?此时已经来不及,于事无补。市场都说“股票不能预测”,罗杰斯说过,“试图预测股价变动是愚蠢的事”。可是他自己也忘记,看好A股十年以后的投资机会,难道这个不是预测吗?只是他的预测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才会有如此的预估,实际上也是预测。
本栏的分析不仅要谈当下的行情演变,也要做好今天之后的操作规划,更要有预估的前景。要做到不仅争取今天的操作机会,更要做到未来的估测。不是预测,是估算与测算。估计计算自己可以做到的部份,然后测算自己有多少胜算?如果没有胜算,为何要操作?就如这个时候,明明已经估计、计算出会有下跌的危险,不可能还在这个时候去承接股票,如果真的买入不是逆势操作了吗?这个才是重点。
跌势中不要找支撑,应该在反弹拉高卖出时,这是大家 耳熟能详的操作原则,但试问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明知道下跌偏偏还要找支撑,而且还要假设跌得很深,总会给下跌找个理由,常常会说:“跌这么多,总该有个像样反弹吧!”重点是——为何要有像样反弹?可不可以一点都不像样?
为何不先卖出后等待低位确认时再买回呢?即使目前是亏损的,也可以少亏一点,将少亏当成赚,先避开可能的下跌,到低位时才买入,这样不是两全其美了吗?如此的操作选择不是更好吗?可惜的是,很多股民一谈到要赔钱卖出,割肉?舍不得呀!深怕一卖出就会立即反弹拉高,谁知道一个不留神,又再度下跌了。
为何会如此?因为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熟悉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与机制,”,总以为“见机行事”,看看状况后再决定。就因为看看状况,但又不知什么是“状况”?会发生什么“状况”?所以难免会在状况发生时“浑然不知”,没有在最佳时机上把握,最后即使有好的状况出现也都不知道。
本栏不断强调应用“麦氏理论”的总结,实际上就只有四个步骤与四个条件的应用而已,只要专注于这个设定使用,基本上已经可以在事先进行很好的把握。例如目前形成的均量线及均价线趋势很明显的下跌,根本就不可以在跌势如此明确之下买股票,避开都唯恐不及,怎可能还逆势操作呢?这就是最重要的选择题呀!不是吗?
举例周五的盘面,四种指数的人气倾向与板块动向非常不好,其中涨幅比低于25%以下,根本不俱备明显反击的条件,此时最好的做法是“按兵不动”,但盘面为何偏偏要拉抬中国石油不可呢?理由很简单,先稳住指数,让指数不跌。以为这样就会起到作用吗?一定程度上会有,例如在股指期货指数上会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意义,但最终结果呢?会有什么反作用吗?例如声东击西,以此掩护其他板块的出货,或是引发其他板块的猜疑呢?这个必须考虑。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周K线要如何作收不是今天才来决定,早在周三已经显示其变动倾向,这是“麦氏理论”统计归纳中发现的重要启示,在每一次关键演变的盘势都会事先提醒大家,这一次一样做到了。
周K线到了周四已经形成明确下跌时,周K线如何作收已经清晰,此时不必说太多,盘面一看就清楚的事,说再多也来不及,最重要是——“事先的准备”,而且是执行了,避开可能的下跌风险,这个时候才可以很淡定的,很轻松的居高临下看变化。
如果你没有事先做好准备,这一刻才开始担心会不会再下跌?此时已经来不及,于事无补。市场都说“股票不能预测”,罗杰斯说过,“试图预测股价变动是愚蠢的事”。可是他自己也忘记,看好A股十年以后的投资机会,难道这个不是预测吗?只是他的预测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才会有如此的预估,实际上也是预测。
本栏的分析不仅要谈当下的行情演变,也要做好今天之后的操作规划,更要有预估的前景。要做到不仅争取今天的操作机会,更要做到未来的估测。不是预测,是估算与测算。估计计算自己可以做到的部份,然后测算自己有多少胜算?如果没有胜算,为何要操作?就如这个时候,明明已经估计、计算出会有下跌的危险,不可能还在这个时候去承接股票,如果真的买入不是逆势操作了吗?这个才是重点。
跌势中不要找支撑,应该在反弹拉高卖出时,这是大家 耳熟能详的操作原则,但试问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明知道下跌偏偏还要找支撑,而且还要假设跌得很深,总会给下跌找个理由,常常会说:“跌这么多,总该有个像样反弹吧!”重点是——为何要有像样反弹?可不可以一点都不像样?
为何不先卖出后等待低位确认时再买回呢?即使目前是亏损的,也可以少亏一点,将少亏当成赚,先避开可能的下跌,到低位时才买入,这样不是两全其美了吗?如此的操作选择不是更好吗?可惜的是,很多股民一谈到要赔钱卖出,割肉?舍不得呀!深怕一卖出就会立即反弹拉高,谁知道一个不留神,又再度下跌了。
为何会如此?因为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熟悉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与机制,”,总以为“见机行事”,看看状况后再决定。就因为看看状况,但又不知什么是“状况”?会发生什么“状况”?所以难免会在状况发生时“浑然不知”,没有在最佳时机上把握,最后即使有好的状况出现也都不知道。
本栏不断强调应用“麦氏理论”的总结,实际上就只有四个步骤与四个条件的应用而已,只要专注于这个设定使用,基本上已经可以在事先进行很好的把握。例如目前形成的均量线及均价线趋势很明显的下跌,根本就不可以在跌势如此明确之下买股票,避开都唯恐不及,怎可能还逆势操作呢?这就是最重要的选择题呀!不是吗?
举例周五的盘面,四种指数的人气倾向与板块动向非常不好,其中涨幅比低于25%以下,根本不俱备明显反击的条件,此时最好的做法是“按兵不动”,但盘面为何偏偏要拉抬中国石油不可呢?理由很简单,先稳住指数,让指数不跌。以为这样就会起到作用吗?一定程度上会有,例如在股指期货指数上会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意义,但最终结果呢?会有什么反作用吗?例如声东击西,以此掩护其他板块的出货,或是引发其他板块的猜疑呢?这个必须考虑。
在上证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形成优势,也可以形成掩护中小板综指与创业板综指的出货,有一利就有一弊,不可能全都是利,这一刻也不会是“利大于弊”,又何必多此一举呢?乖一点,当无法形成有利的,有益的反击,最聪明的做法是“隐忍不发”,假装当孙子也无所谓,勾践复仇,总需要要一步步来,操之过急最后也会失利,何必如此麻烦?
麦氏理论【盘中机动实盘教学课程】 请登录 财耕谈 网站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前一篇:3月20日三点一项的判断与应用
后一篇:五雷轰顶做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