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977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盘论市: 周三,是量潮转折日

(2014-01-08 09:59:18)
标签:

股票

财耕谈

曹伟

大势研判

麦氏理论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麦氏理论”分析的重点在量潮,量潮分析的重点在均量线的趋势,趋势的推演中最重要在于每一次扣减中重新的平衡问题,从平衡中找寻量潮在运行中出现的增减大小形成的影响,不仅从量潮的比率、跨距,还有其进行的累积形成的有效换手基础,即在成交量的一进与一出之间到底最主要的吸与放。有关吸筹与不断吸筹最后导致筹码沉淀与稳定,形成有效的锁定,反过来自然就是释放,量潮的不断释放、扩散、流闯,最后造成筹码的散出、混乱、失控,导致筹码倾巢而出,造成严重的量压而造成价格的破坏与崩溃。

最重要的量能分析在与时间周期的归类,如何解读不同参与群体对于持有与锁定筹码的时间周期考验?有目的的吸筹形成长期吸筹在于长期经营性的投入,与简单目的的短期吸筹只为了赚价差,这两个参与群体的概念几乎完全不同,难免可以承受的波动幅度与速度,以及时间长度也会完全不一样。如何比较市场长与短周期内参与者,在不同时间周期内产生与衍生的心理变数,同时加上持续延伸的操作演变,这些都会不断复杂其中运行的差异,也会形成一时难以辨认的差异。

不管是那一种状况的出现,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价格的涨跌来认定胜负,所以一旦价格下跌,即使形成长期有效的锁定筹码,即使吸筹比率持续偏高,因为价格的下跌形成亏损,不利于价格的修整,最终介入者还是要背负沉重的净值流失的压力,此时只能回到谁可以承受的住,顶得住价格差异后的变异,其中最大的关键在于资金链来源的稳定性,一旦资金链断裂,即使再大再好的策略、战略、战术应用,最终还是要输在管理不当形成的溃败,所以大有大的挑战压力,小有小的自身问题,不一而足,也没有任何必然的关联,最终从那个角度解读,是解读者的概念问题,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模式。

如何从复杂的“不同参与群体”在“不同时间周期内”产生的“不同需求与操作模式”等等,这个工程何其大呀!如何大而化之才是分析应用中最关键的重点。本栏最终采用的是时间周期平均值模式使用在量与价,形成了均量线及均价线的分析,在最有效的10、20、40、60、120天周期内进行最有效的推演,俱备短中长期的条件应用,可以更贴近盘面的变化。

任何的分析基础一定有前因后果,也会有前世今生,因为任何盘面的演变不会是单独发生存在的状况,所有问题都会是事出有因,而且是千丝万缕,只要细心的观察推演,几乎每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故都有所关联,至于到底其关联度如何?就看每一个使用者如何解读,有几个情况必须重视:

1、    均量线的趋势明显下跌,但因为缩量时间周期拉长超过20天以后,质的变化也会出现,从原来不利的“五雷轰顶”,因为持续的缩量达到一定的低位水平后,也会造成极度状况出现后的转变,所以它本身就是一次“变与不变”的情况变化,就如554亿元低量后再度出现546亿元的更低量,是否会出再度的更低量?或是形成另一个阶段的“区域低量”,造成再度的类似“断层量”的演变呢?此时也进入了筹码锁定后的演变观察,;

2、    均价线的趋势应用最重要在于10~20天周期内的操作,因为一般股民都无法承受盈利与亏损的放大,所以这个时间周期更容易反应出其中的心理关系,只要20日均价线的趋势下跌,它所构成的持续破坏力就会延伸,加上10日均价线持续下跌,上证指数在下方完全无法构成有效的护持,难以期待可以从这里进行有效的反击拉高,即10日均价线没有越过突破以前随时都有再创新低的动作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演绎也会再扩大,直到区域修整扩大后才有改变的动作,其中区域形态最重要在于最高点位收盘2115点,一旦20日均价线降低到这个点位以下时,多方也俱有另一次瞬间发力挑战20日均价线的时刻,重点在于时间与空间的演变,周三开始将进入这个状况演绎;

3、    20KD与MACD形成的双保险指标优势,也俱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不过可惜的是反转点还没有压低到一定低位,所以还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修整改变。

虽然周三开盘后多方展现十足的人气态势,但整体结构还没有到立马改变的时刻,所以一时也难以构成有效的扭转、突破或改变,此时不宜急于求成,按部就班一步步来才是最好的演绎。不过市场通常都不会如此进行,就因为常常出人意表,所以才会有让市场惊艳、惊羡、惊叹的氛围出现,甚至于有时候也会惊叹。周三是量潮时间转折日,俱有很好的契机改变,敬请拭目以待。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