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7月3日)开盘论市: 关键时刻的转变,做关键的选择。
(2013-07-03 10:48:19)
标签:
财经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杂谈 |
以操作手法的应用观察,如果不是明显一波大行情的启动,不是战略性的操作投入,只能顶得住一时,撑不了长久,尤其是从周五强势拉高权重股的工商银行与中国石油后,必须有其他后续的个股跟进,或强势的将指标股直拉到有效程度与跨距后,形成趋势的扭转改变,更重要的是造成马首是瞻的效应,只要这两只股领头羊在,市场就会积极的配合。
观察三天来的操作手法应用,还是老套路,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候才动用中国石油来拔高,但是最重要的是趋势方向选择与战略安排,如果没有看到其他回应与积极的参与,也没有造成其他的效应,诸如在主板上的个股积极配合,而且还可以起到大盘权重股带动蓝筹板块后,形成集体优势的反响,如此才可以做到众志成城的效应。
如果只是单靠少数几只股的搅弄,以为可以形成积极效果,或是造成其他的回应、跟进,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太傻,因为市场的博弈是真实的真金白银投入,博取的是利润,怎堪亏损呢?每一个投入者都想盈利,无利可图时当然会先停看听,所以没有人会强出头,更不愿意身先士卒,因此会躲在背后看看谁先开第一把枪,谁先放第一把火。
问题是:工商银行与中国石油第一把火已经放了,也烧了,没有第二把火的出现,这样的形势如何燎原呀!至少要借助风力大肆吹一把,要凶猛的吹呀吹,才可以让火把熊熊的燃烧。如果只是顶住一时,小火烧一下,烧不成大名堂,最后反而火越烧越小,原来是油料不足,那样就麻烦。
这个状况应验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必须要有成交量配合,显然在量潮不足下起不到作用,不管谁来都一样,如此就会将盘面的走势拖入一个大变数,原来积极作为与响应的操作也会在瞬间化为乌有,最怕是眼看拉抬无望后,多方开始思忖如何降低错误的可能?还有如何全身撤退?如何不让自己受伤。
技术面的劣势告诉我们,即使部份多方意图“谋反”,试图借势反击,无奈时机不对,条件不合,应用的手法过于单一,难免最后会失败。最重要的在于麦氏理论谈到的基础条件,当均量线及均价线都形成明显的空头排列时,逆势拉抬焉有成功的机会呢?尤其当成交量明显萎缩,有遇到上方进入高量潮区域扣减,根本就没有成功机会,为何一定要进行逆势对抗或反击呢?
缩量上涨就是背离,跌势中缩量也意谓还要再创新低,所以1849点不是最低点,多空的交战维持在1980点的争夺,这周非常关键,而周线的转变在周三,其中下午盘更重要与上午盘。即上午盘多方还可以逆势对抗,但进入下午盘以后,所有优势不再,此时势必的机会就更大。
非常不利的局面,千万不要有幻想,别想太多,该跌的就让它跌,最好是一次跌够,其他没有。越是抗跌,越是延缓下跌,后面付出的代价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