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保险指标的判断

(2013-06-20 10:56:38)
标签:

财经

大势研判

股票

麦氏理论

杂谈

市场习惯使用KD指标,通常都设定9天的参数,从上周四跌到2148点的时候,它已经今日20°以下,视为跌深后有所反弹,这个观点在所有的习惯用法与经验解答,几乎都会如此说明。

难免会说,这个指标已经进入20°以下的区域,属于超跌或是跌深,从多数使用习惯来说都会如此解读,看起来似乎都言之有理,其实不对,主要因素在于前后已经5天了,没有因为超跌或是跌入20°以下而反击。

当然可以找到一些状况解读,例如上周五的收红,或是周二压低后拉回,甚至于今日压低,创新低来到2115点后反击,也算是跌深后的超跌反应。

这个说明不符合这个指标的特性与特征,如此使用不甚合理,容易犯错。

以双保险指标设定的条件格式观察,跌势仍在延续,即使将今日的2115点视为低位反击,即使指数重新站上5日线或是10日线,都无法改变趋势的下跌,但如此的反击不能视为跌势,或是超跌后的拉高反击,只能算是跌势中的修整而已。

最重要的是使用指标的特性与特征,同时这个阶段的下跌的确有点特殊性,在120天周期即将完成前夕很容易发生类似状况,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从最低1949点拉高到2444点,幅度可以达到455点,但对比120日均价线是从12月14日拉高后进行了120天循环,其关键就在2099点反击拉高后。

如今来到2268点,上涨269点,涨幅很可观,偏向一半涨势的空间,一旦跌回平衡点就会引发瞬间的改变,这个改变一定是来自于长期的获利了结后的卖压造成。

最重要还是后来或是未来构成的中短期卖压的释放,这一点将是近期的关键,也是KD指标与MACD指标在弱化后如何的延伸?市场称之为“钝化”,差别在这里。

此时一定要回归到缩量角度看,更需要回到均价线已经进入五雷轰顶的条件推演,等于说,指标的助涨形态功能实际上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事实上根本就不是什么跌深、超跌的功能发挥,而是市场解释错误,与长久以来错误的演绎,所以只有将错就错,一错到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