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判断。
(2013-06-06 13:19:40)
标签:
财经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杂谈 |
作者:亮话天窗
在《麦氏理论》的四个步骤分析中,第一位是均量线,第二项是均价线,这两个部份已经占据70%比率的判断,所以分析应用条件依据它们而设定,因此均量线及均价线趋势上涨就应该坚守这两个条件的应用。
第三个步骤是反转点,设定为20%,主要是要做到当头棒喝的警示作用,例如5月24日已经出现明显的反转点高于10日均价线,但随后反而拉高,为什么?
因为主要在于均量线及均价线的条件改变的关系,也是为何会出现5月28日的强势拉高,这个说明了原来已经进入高位的反转点形成另一次调整动作。
通常调整的时间可以从3天到5天不等,因在上周五进入第5天时反转点虽然在10日均价线之下,但指数收盘2300点并未跌破反转点2298,它形成的伤害性不严重,可以不必过度在意它的演变。
周一出现小幅度的修整也没有说明会有多恶劣的演变,但周二如此下跌的确有点意外。当然,从事后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但条件推演的确俱有一定的支撑要件,所以还是可以多看看,多等一等。
此时如果看双保险指标的形态,的确是在高位构成向下交叉的变化,一般有两种状况演变,一种是强势的修整后急速拉高,即周二就是一次重要的演变时机,但结果不反击而下跌,的确一时打乱了多方的运行步骤。
通常类似的情况说明多方可以力守20日均价线,可惜周二没有力守,周三也在这条均价线之下,是否这样就算弱化了呢?
其实没有,因为即使如20KD指标回归到50°区域修整也是常态,最重要是没有跌破60日均价线也还算是维持一定的强度。
MACD形成0轴线上的修整,还属于对多方有利的演变,不能立马视为弱化,也说明多方俱有随时的反击动作与能力,只是在四个步骤设定中,双保险指标只占10%的比率,说明其作用性较小。
周二的下跌会使到依据指标判断的人高兴一场,也会采用指标的形态解释为市场的哪一种行为。这个行为也只是说明短时间内的状况,例如不超过20天周期内的演变,大致上如此,虽不算合理但事实的确符合,所以也可以采用。
如何完整解读呢?还是要回到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加以应用才合理,也比较符合事实的条件,因为来到这个阶段,或是这个节骨眼,尤其是本周准备收周线,多方的确有能力强势发动一波“以量破价”的状况后将指数重新拉回到2328点以上区域,形成回归强势攻盘的走势。
到底会不会?明天就回给出答案,多等一天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