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4月9日)开盘论市:反弹高度不多,短线可以调节。
(2013-04-09 10:32:42)
标签:
财经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 |
作者:亮话天窗
在周一晚上的课程教学中谈到,一定要重视120日均量线及均价线的助涨优势,其中最重要的观察重点是比较条件的应用,例如,来自于10日均量线及均价线的破坏能力到底有多大?即近期10个交易日内参与操作者是否会在这里形成追杀呢?如果会有追杀,成交量的演变会如何?成交价的变化又当如何?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分析推导上是最重要的观察重点。
一定要注意!不管任何一个观点说明,要关注的是观点谈论的是“去解释为何涨跌变化的原因呢?”还是“推演如何演变的原因”?这两个观点最大的差异在前者是等结果出来以后才试图解释为何如此变化的原因,结果都已经明确,再好的解释有何用呢?
举例解读今日的高开,又回到跟昨日一样的概念说明,“因为没有有效跌破120日均价线,所以表明部份抄底资金进场,或是市场倒过来出现积极性的操作与看好”。这个解释,事实上是因为看到今日的高开,如果今日是低开呢?估计会转变成,“虽然昨日力守120日均价线不跌破,但买盘无力形成有效的改变,市场不认同,所以再度跌回半年线之下”。
请用这个方式检验所有的分析文章,如果是这样的分析模式,等于说明都是在解释已经有结果的盘势,试图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又回到本栏每一次告诉大家的一个状况,“都已经知道结果还需要解释吗?”解释得再好不可能还原,等于无法回到“未发生以前”,即使讲得再好也没有操作意义。
所以,重点不是“解释行情的变化”,而是推演未来的走势变化,可以应用各种理论推导下一步的走势与状况,这样才俱有对“未来行情”的推演,才对接下去的操作俱有立马的意义与效益,因为必须阐述用那个理论推演未来的走势,发展模式与思路,这样才有助于投入操作,否则也只能流于“说说而已”,你也只能“看看就好”,重点是:多数股民竟然喜欢这样的分析,难免会形成“事后说故事”。
多数人喜欢讲故事,更多人喜欢听故事,所以故事讲得好听就等于好的分析,这个的确是多数人的要求,也只能这样。
对未发生的行情走势进行推导,这的确是莫大的挑战,因为要论证自己所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要立马放到市场加以验证,因此难免会有两个结果,一是讲对了,其次是讲错了。本栏的观点是:要讲对非常不容易,所以应该鼓励勇于对未来行情发展进行说明的分析,这样才有意义。但市场通常看到讲错了,通常都会多一些议论。
要知道,每一个分析者自身都会对于自己的观点进行调整,不必你给他纠错,他自己就会调整,而且他今天发生的误差,同样也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反而要佩服他事先的推导演绎说明。
真正看有用的分析在于这里,绝对不是看那个人讲的准不准,更不是看那个人事后解释得多好,因为如果真要解释,我相信本栏的任何解释一定比别人精彩,但这个没有意义呀!多此一举。
举例今天拉起的盘势,估计多数人会倾向看好了,因为事实是上涨,所以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看不好。问题是,在周一本栏已经谈到,一定要等到10日均量线向下跌破120日均量线后才可以确认10日均量线的量潮释放获得进一步的消化,然后才是20日均量线。
可以很清楚看到20日均量线的再向下压缩,如何进一步化解呢?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强力的回应对抗,用更大的成交量对抗,然后化解这个周期的卖压。倘若更大胆一点,将成交量放大到60日均量线以上,如果可以放了高达1065亿元会更好,但不能只有一天。
第二种状况是急速缩量化解下杀的危机,促使中短期认赔追杀者也杀不下手,这样就会构成瞬间的“急速缩量”而初步稳定。因为初步稳定,所以不会再度下杀,多方就可以获得喘息与稳定。那一种状况的可能性较大呢?事实上这两种状况的演变也只是这个阶段的调整变化而已,它无法改变价格下跌的趋势,尽管可以采取“以量破价”,但在这里要成功的可能性暂时不高。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在周一晚上的课程教学中谈到,一定要重视120日均量线及均价线的助涨优势,其中最重要的观察重点是比较条件的应用,例如,来自于10日均量线及均价线的破坏能力到底有多大?即近期10个交易日内参与操作者是否会在这里形成追杀呢?如果会有追杀,成交量的演变会如何?成交价的变化又当如何?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分析推导上是最重要的观察重点。
一定要注意!不管任何一个观点说明,要关注的是观点谈论的是“去解释为何涨跌变化的原因呢?”还是“推演如何演变的原因”?这两个观点最大的差异在前者是等结果出来以后才试图解释为何如此变化的原因,结果都已经明确,再好的解释有何用呢?
举例解读今日的高开,又回到跟昨日一样的概念说明,“因为没有有效跌破120日均价线,所以表明部份抄底资金进场,或是市场倒过来出现积极性的操作与看好”。这个解释,事实上是因为看到今日的高开,如果今日是低开呢?估计会转变成,“虽然昨日力守120日均价线不跌破,但买盘无力形成有效的改变,市场不认同,所以再度跌回半年线之下”。
请用这个方式检验所有的分析文章,如果是这样的分析模式,等于说明都是在解释已经有结果的盘势,试图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又回到本栏每一次告诉大家的一个状况,“都已经知道结果还需要解释吗?”解释得再好不可能还原,等于无法回到“未发生以前”,即使讲得再好也没有操作意义。
所以,重点不是“解释行情的变化”,而是推演未来的走势变化,可以应用各种理论推导下一步的走势与状况,这样才俱有对“未来行情”的推演,才对接下去的操作俱有立马的意义与效益,因为必须阐述用那个理论推演未来的走势,发展模式与思路,这样才有助于投入操作,否则也只能流于“说说而已”,你也只能“看看就好”,重点是:多数股民竟然喜欢这样的分析,难免会形成“事后说故事”。
多数人喜欢讲故事,更多人喜欢听故事,所以故事讲得好听就等于好的分析,这个的确是多数人的要求,也只能这样。
对未发生的行情走势进行推导,这的确是莫大的挑战,因为要论证自己所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要立马放到市场加以验证,因此难免会有两个结果,一是讲对了,其次是讲错了。本栏的观点是:要讲对非常不容易,所以应该鼓励勇于对未来行情发展进行说明的分析,这样才有意义。但市场通常看到讲错了,通常都会多一些议论。
要知道,每一个分析者自身都会对于自己的观点进行调整,不必你给他纠错,他自己就会调整,而且他今天发生的误差,同样也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反而要佩服他事先的推导演绎说明。
真正看有用的分析在于这里,绝对不是看那个人讲的准不准,更不是看那个人事后解释得多好,因为如果真要解释,我相信本栏的任何解释一定比别人精彩,但这个没有意义呀!多此一举。
举例今天拉起的盘势,估计多数人会倾向看好了,因为事实是上涨,所以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看不好。问题是,在周一本栏已经谈到,一定要等到10日均量线向下跌破120日均量线后才可以确认10日均量线的量潮释放获得进一步的消化,然后才是20日均量线。
可以很清楚看到20日均量线的再向下压缩,如何进一步化解呢?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强力的回应对抗,用更大的成交量对抗,然后化解这个周期的卖压。倘若更大胆一点,将成交量放大到60日均量线以上,如果可以放了高达1065亿元会更好,但不能只有一天。
第二种状况是急速缩量化解下杀的危机,促使中短期认赔追杀者也杀不下手,这样就会构成瞬间的“急速缩量”而初步稳定。因为初步稳定,所以不会再度下杀,多方就可以获得喘息与稳定。那一种状况的可能性较大呢?事实上这两种状况的演变也只是这个阶段的调整变化而已,它无法改变价格下跌的趋势,尽管可以采取“以量破价”,但在这里要成功的可能性暂时不高。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后一篇:扣减法延伸三天看盘势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