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977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4月2日)开盘论市:反弹幅度难测,上涨时机未到

(2013-04-02 10:22:48)
标签:

财经

大势研判

股票

麦氏理论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市场都会将周二日成交量只有669视为一次很重要的筹码锁定基础,从《麦氏理论》的量潮统计来看,这个观点不能确认,因为缩量并非当天一日的急速缩量,是依据经过针对20天缩量后下跌,再来针对60日均量线缩量后的下跌,它已经经过一个交叉阶段的缩量回调,虽然本阶段上涨最大的日成交量才1525亿元,而且也未见大面积滚量出货动作,实在不能视为已经见顶,也不是高点的完成,所以目前只能视为涨势中的修整而已。

应该要说的是,就是涨势中的修整也不能时间拉的太长,因为时间一拉长就会夜长梦多,也会衍生其他不利的事情发生,即使原来有利的因素也会在时间消耗殆尽后,陷入不利的局面,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因此,从缩量的演变对比60日均量线进入12月14日的扣减,即3月20日的快速拉升,这一天拉上之后还必须快速的推进,如果没有,错失时机,一旦陷入低迷得缩量盘低,那么多分也会陷入“恨量不足的遗憾”,目前就是这个窘境。

已经形成如此的局面,说明的是市场的谨慎与小心,虽然没有出脱持股,也没有大面积的卖出,多方根本就没有做出如何的掼压可能,但类似调低就会被市场绘声绘影的看坏,而且会认为将有跌到哪里的局面,此时难免就会陷入越是下跌越看坏的恶性循环看法,这就是市场的人性,通常都是这样。

缩量的隔日是否就一定要反弹上涨呢?从市场的惯性角度来看似乎会如此,在实际的操作与意义上不见得非如此不可,所以一定特别注意如此的反弹所代表的倾向。必须要注意的是,上方来自于10、20、60日均量线及均价线的压力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趋势下跌的方向已经明确,因此不能简单的以为缩量后就可以反弹,时机未到。

要强调的是,目前转入60日均价线的压制,来自于中长期的下跌压力加重,这一点是没有疑义,即使是中长期的弱化,但在长期的趋势方向没有改变,120日均量线及均价线还是属于上涨趋势,所以还是可以确认低位的支撑会发挥。 

短线的回调修整已经确立,此时操作的选择一定要转到“短小精干”型的个股,尤其具有题材操作的个股,另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因素在于急速缩量的个股,只有这些个股才可以在这个阶段中抵抗下跌。 

从2月7、8日说明高位时间周期到了,到2月18日的下跌,事实上都在本栏说明的范围内。然后第一次跌到2291点后的反弹,拉高到接近20日均价线时说明要卖出;再来是跌破2291点来到2283点以下,也接近2243点,一样告诉大家会有反弹的动作,但反弹拉高接近20日均价线要调节,尤其是回到3月1日的2359点,再过去已经一一证明。 

第三次是指数在3月12日跌破60日均价线,特别强调2243点有支撑,会有起来了起来的动作,所以在2232点后开始拉高,尤其是3月20日的大涨已经证明。 

再度越过60日均价线后,多方没有一鼓作气、再接再厉的推升,反而在修整三天后重新跌破60日均价线,形成上周四的下跌,其中最重要的是到上周三27日,本栏谈到,多方最好的优势与条件在周三前必须发挥,而且要急速拉起来越过2347点,甚至于2365点,可惜多方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加上周四出现利空,吓退了所有原来准备跟进参与反击的买盘,才形成后来的下跌。 

因为错过最好时机以后,形成60日均价线开始准备拐头下跌,周三进入12月31日2269点的扣减,即使今日多方涨到这点以上,在后续继续扣高的压力下,多方除非可以做到天天拉高,否则还是要跌回来。 

从量潮的推演来看,多方根本就没有机会增量上涨,仅仅依靠目前的小量难以成就大局面,所以不必期待这个阶段上证指数俱有强力拉高的机会。不是刻意看跌,也不是因为下跌了以后看跌,而是循环修正调整的条件本来就是如此,在《麦氏理论》量潮的应用中都是如此,这个才是理论应用的最重要观点。 

从均价线的角度观察,在10日均价线为扭转改变为上涨趋势之前,多方的任何意图反弹都会失败,更何况上面还有20日均价线的压制,还有60日均价线正准备拐头呢!因此,这个时候的任何上涨都不比期待太高,视为一个弱势无效的反弹就好,别以为真有大涨的形态出现,即使大涨也要大卖。不是这样就看不好,而是上涨的时机未到。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