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五(3月15日)开盘论市:大盘股与权重股领军反击,重回60日均价线。

(2013-03-15 10:35:23)
标签:

财经

大势研判

股票

麦氏理论

作者:亮话天窗

在两会前谈政策基本面分析者通常会说两会期间会有稳定要求,几乎每一年都有类似的说法,然后比较几年来的状况说明两会的行情,但是否真有影响呢?好像有这么一点,但又似乎影响不大,过度关注两会的消息也不完全正确,只要对比去年3月14日的状况与今年的情况,大致上也就知道每一年这时候A股市场的演绎,大致上也都如此。

当然,看到指数的走势,尤其只看价格变化者,只会注意到指数的涨跌,难免会有欧美股市上涨,为何我们还下跌?美股已经创历史新高,为何我们还是下跌?估计多数人在这个时候的焦点与目光都会投注在价格的点位上,会留意到指数涨跌的变化,难免会因为受到指数下跌而影响了后面的判断与观感。

周二指数跌破最终收盘2286点,力守60日均价线的2284点,但隔天就跌破季线,收盘2263点还比周二的最低点还低,说明盘势的弱化。周四稍微拉高收红,但指数一样在60日均价线下方,所以没有形成起码的优势,或是一点反应也没有。此时,当然会有一些依据中短期下跌的声音出现,例如5日均价线在周四跌破60日均价线。

《麦氏理论》在谈到趋势分析时强调,要依据“趋势、大小、就近、平台、排序”的原则论断,例如60日均价线的趋势属于上涨,5日均价线虽然向下交叉季线,对60日均价线的涨势毫无影响,这是趋势原则;就大小比较,12比1的比率,5日均价线的下跌冲击不到季线;加上就近与平台原则,已经可以认定60日均价线会有;同时就排序推演,也都偏向60日均价线,所以两相对比上涨优势明确。

就算接下来会有10及20日均价线与季线交汇,只要比较这个5个原则就可以知道优劣势差异,所以可以断言60日均价线一定可以力守,然后将三条较短的均线加以扭转改变,形成“三级涨势”的确认。在三级涨势中出现“三度交叉”,它只是修正调整而已,不是巨大破坏的改变,所以会有压低后反击的动作出现。此时已经不是思考会如何下跌的问题,应该是:何时反击?会反击到哪里的问题?

本栏要说的是,反击的时机会从今天开始,到下周二之前都是对多方有利的反击时机。一般技术分析会告诉你,指数跌破60日均价线三天内要反击,然后拉高重新回到60日均价线上方。在过去很多技术分析的书籍都是如此说明,好像这样解读就是真实状况。其实不对,因为没有比对60日均价线本身的趋势条件,加上扣减的关系,根本无从比较它的倾向。所以,《麦氏理论》的方法论中的扣减就可以清楚解读趋势中的关系与演变条件,可以论证没有“三天”的问题,是五个原则问题。

虽然现在看到似乎多方没有抗跌,走势很弱,跌破60日均价线,但本栏要提醒大家,多方可以随时反击,而且以反击马上可以拉高回到周二的起跌点2310,甚至于可以一口气突破20日均价线的压制,回到2347点,最重要是时间周期的修整,再来挑战2月28日的收盘2365点基本上是“指日可待”,只是这个时候因为下跌,即使本栏如此看法,会认同的实在也不多。不是你认同就会如此,也不是你不认同就不会,市场认同最重要。

注意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两只股吧!力挽狂澜,随时反击就从它们开始,不仅是,而且会是五只二线银行股都会齐齐发力,加上平安银行与两桶油,此时的反击拉高走势会让市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于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参酌一下,应该会有不同凡响的演出。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