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2月5日)开盘论市:个股操作为主,“蛇”你其谁?
(2013-02-05 10:40:17)
标签:
财经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从《麦氏理论》的量潮推演中,在每一上涨趋势启动时一定是量潮的推动结果,到底量潮会持续扩增到何种程度? 基本上有一个脉络可寻,但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必然的结果,但不能期待可以用同一个固定模式套上去使用,因为每一个阶段所形成的资金状况不同,市场题材不 一,参与的群体不同,难免会有操作思路不一样,最后结果当然不同,所以没有一定的公式可以比照办理,必须因势利导,观察其中的演变状况再进一步判断。
例 如,从最低位20日均量线388亿元开始增量,在增加一倍后表示市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的扩张效果,如果还可以持续扩张,可以再度放大到更大的倍数,只是不 同周期的倍数效果不同,也会构成不同的结构改变,所以不能简单依据20天周期的条件就据此论断,最重要的是趋势量潮的推演,尤其是当20天周期启动后,接 下来就会进入60天周期,此时也要从20天跨入60天周期的应用。
量潮的增减事实上就是反应市场参与者的投入,从12月5日20日均量线 的407亿元,放大一倍就是814亿元,经过18天后完成这个水平量,多方再度的发力,属于在这个基础再度垫高成本加码拉抬,在跨入1018亿元后,也会 进入一个高位区域进行震荡修整,所以经过27天在1月15日完成,最重要就在14日的再度拉高,说明市场原来谨慎对待的操作模式,在这一天被突破与改变, 形成后来的再拉高,也说明1月14日后的再发动,等于进入另一个增量的演变,此时应该要回到60天周期加以应用及观察。
20日均量线从低 位修整到爬高,又如飞机在起飞前在跑道滑行后再拉高,它一定是一口气拉高到高温ie后才会进入走平,到底爬升到多少高度才是走平的要求呢?它有一定的规 律,只要依照这个角度探寻,还是可以找到其中的规律变化。事实上说明的是一波走势持续拉高一定周期后,也需要进行修整。所谓的修整是“最早介入者在丰厚获 利下开始卖出”,难免会造成卖压的涌现,如果后续资金不断投入承接换手,自然也会再度形成资金推升后将股价拉高。
1月14日以后的再上涨 可以视为类似的操作模式,此时构成的是筹码锁定后的再拉抬,可以是新资金投入后的拉高,也可以是原来投入者没有出脱再拉高,观察增量的状况可以很清楚感受 到这一波筹码锁定的优势,其中集中在权重股与大盘股的发力更说明这一波介入者锁定筹码的标的。简单的说,“大船已经起航,不会轻易调头”,因此这一波的涨 势自然也不会轻易的说跌就跌。
但不管再怎么垫高成本加码拉抬也有到一定高度后不愿意再加码,或是再加码也推不动的时候,在大量资金投入后 出现反效果,或是在看到大成交量后发现在这个高度有筹码的释放,此时即使是大资金的投入也会开始谨慎与略为停看听,所以昨日的状况可以初步做这样的认定, 更重要的是本栏设定的反转点应用,今日已经拉高到2371点,高于10日均价线,这是一个警讯。
如果还要持续拉高上涨,将10日均价线拉 高越过2371点,今日必须上涨52点,即在昨日收盘2428点上再涨到2480点,这个要求的确有困难,即使观察沪深300指数也一样有这样的高难度, 因此在国外股市纷纷走跌的影响之下,今日低开也就在趋势演变中必然的现象,也是情理之中的发展。只是,这样的一日修整是否就会改变原来的上涨趋势呢?还是 因为今天的修整会构成更大的压制影响呢?
必须观察市场是否会出现高位卖盘?就如今日开盘后的50分钟,买盘还是大于卖盘,上涨家数也没有 弱化,说明多方还是可以形成有力的支撑,只是成交量的演变会以何种状况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二及第三个小时的缩量考验,只要出现有利的缩量,多方一 样可以在卖盘不重的情况下再度作价拉高来收,不完全会因为早盘的低开后就一定弱化,主要是量潮上扬趋势不变,加上价格趋势依然在多方的掌握中,所以不能太 快认定多方会有必然失守的状况发生。
不过,其中还是有隐忧,因为过度采用权重股与大盘股拔高指数的同时,也等于抑制其他板块与个股的参与 空间,对整体盘势的演变不见得有利。最好的方式还是先停看听,在一个区域中进行修整,然后再伺机发动,才能形成第二轮的涨势,否则类似近期采用的操作手法 观察,多方很难期待可以形成持续的拔高走高的局面,要试图打开上方更大的空间也不容易做到。
此时就看是较长期的操作计划准备呢?还是仅仅 小波段的掌握?这个状况有赖在这个区域的修整确认,多看看无妨。不过这个阶段也正好是个股发挥的最佳时机,只要把握到了,还是不错的,所以针对个股的参与 为主,只要谨慎小心的选股,还是有机会创利,例如生益科技(600183)亚泰集团(600881)及蓝星新材(600299)应是不错的标的,请比对参 考。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从《麦氏理论》的量潮推演中,在每一上涨趋势启动时一定是量潮的推动结果,到底量潮会持续扩增到何种程度? 基本上有一个脉络可寻,但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必然的结果,但不能期待可以用同一个固定模式套上去使用,因为每一个阶段所形成的资金状况不同,市场题材不 一,参与的群体不同,难免会有操作思路不一样,最后结果当然不同,所以没有一定的公式可以比照办理,必须因势利导,观察其中的演变状况再进一步判断。
例 如,从最低位20日均量线388亿元开始增量,在增加一倍后表示市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的扩张效果,如果还可以持续扩张,可以再度放大到更大的倍数,只是不 同周期的倍数效果不同,也会构成不同的结构改变,所以不能简单依据20天周期的条件就据此论断,最重要的是趋势量潮的推演,尤其是当20天周期启动后,接 下来就会进入60天周期,此时也要从20天跨入60天周期的应用。
量潮的增减事实上就是反应市场参与者的投入,从12月5日20日均量线 的407亿元,放大一倍就是814亿元,经过18天后完成这个水平量,多方再度的发力,属于在这个基础再度垫高成本加码拉抬,在跨入1018亿元后,也会 进入一个高位区域进行震荡修整,所以经过27天在1月15日完成,最重要就在14日的再度拉高,说明市场原来谨慎对待的操作模式,在这一天被突破与改变, 形成后来的再拉高,也说明1月14日后的再发动,等于进入另一个增量的演变,此时应该要回到60天周期加以应用及观察。
20日均量线从低 位修整到爬高,又如飞机在起飞前在跑道滑行后再拉高,它一定是一口气拉高到高温ie后才会进入走平,到底爬升到多少高度才是走平的要求呢?它有一定的规 律,只要依照这个角度探寻,还是可以找到其中的规律变化。事实上说明的是一波走势持续拉高一定周期后,也需要进行修整。所谓的修整是“最早介入者在丰厚获 利下开始卖出”,难免会造成卖压的涌现,如果后续资金不断投入承接换手,自然也会再度形成资金推升后将股价拉高。
1月14日以后的再上涨 可以视为类似的操作模式,此时构成的是筹码锁定后的再拉抬,可以是新资金投入后的拉高,也可以是原来投入者没有出脱再拉高,观察增量的状况可以很清楚感受 到这一波筹码锁定的优势,其中集中在权重股与大盘股的发力更说明这一波介入者锁定筹码的标的。简单的说,“大船已经起航,不会轻易调头”,因此这一波的涨 势自然也不会轻易的说跌就跌。
但不管再怎么垫高成本加码拉抬也有到一定高度后不愿意再加码,或是再加码也推不动的时候,在大量资金投入后 出现反效果,或是在看到大成交量后发现在这个高度有筹码的释放,此时即使是大资金的投入也会开始谨慎与略为停看听,所以昨日的状况可以初步做这样的认定, 更重要的是本栏设定的反转点应用,今日已经拉高到2371点,高于10日均价线,这是一个警讯。
如果还要持续拉高上涨,将10日均价线拉 高越过2371点,今日必须上涨52点,即在昨日收盘2428点上再涨到2480点,这个要求的确有困难,即使观察沪深300指数也一样有这样的高难度, 因此在国外股市纷纷走跌的影响之下,今日低开也就在趋势演变中必然的现象,也是情理之中的发展。只是,这样的一日修整是否就会改变原来的上涨趋势呢?还是 因为今天的修整会构成更大的压制影响呢?
必须观察市场是否会出现高位卖盘?就如今日开盘后的50分钟,买盘还是大于卖盘,上涨家数也没有 弱化,说明多方还是可以形成有力的支撑,只是成交量的演变会以何种状况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二及第三个小时的缩量考验,只要出现有利的缩量,多方一 样可以在卖盘不重的情况下再度作价拉高来收,不完全会因为早盘的低开后就一定弱化,主要是量潮上扬趋势不变,加上价格趋势依然在多方的掌握中,所以不能太 快认定多方会有必然失守的状况发生。
不过,其中还是有隐忧,因为过度采用权重股与大盘股拔高指数的同时,也等于抑制其他板块与个股的参与 空间,对整体盘势的演变不见得有利。最好的方式还是先停看听,在一个区域中进行修整,然后再伺机发动,才能形成第二轮的涨势,否则类似近期采用的操作手法 观察,多方很难期待可以形成持续的拔高走高的局面,要试图打开上方更大的空间也不容易做到。
此时就看是较长期的操作计划准备呢?还是仅仅 小波段的掌握?这个状况有赖在这个区域的修整确认,多看看无妨。不过这个阶段也正好是个股发挥的最佳时机,只要把握到了,还是不错的,所以针对个股的参与 为主,只要谨慎小心的选股,还是有机会创利,例如生益科技(600183)亚泰集团(600881)及蓝星新材(600299)应是不错的标的,请比对参 考。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