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长期底部量呈现,短期整固待改变。

标签:
大势研判个股麦氏理论股票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我们都希望市场可以尽快的好起来,是的,没错,这不仅仅是因为半年以来,我们都承受着巨大的下跌困
扰,事实上就长期的趋势来看,此轮下跌完全可以追溯到
2010年始,那实际上这个跌势已经扩散了近3年,其实更有投资者会将下跌的起点归位到2007年底,如此,那么这一轮跌势就已经是扩延了5年有余。
所
以倘若能够出现任何一次稳定,尤其是可以获得长达3个月以上周期的横盘运动,那么这无疑会勾起投资者对未来行情的预期。其实从过去5年以来的变动中,我们
有机会看到这样的整理运动,也只有在2008年年底,出现了长达3个月以上的横盘整理,其后便产生了比较积极的上涨势头。
再下跌后,在
2010年年中也出现类似格局,但显然这并不比当前修整的格局更优越。一是因为成交量的压缩幅度和时间周期,当日量已经低至300亿元水平时,显然已经是
过去5年以来的最低量水平。比较2012年11月20日333亿元的成交量能,虽然数值上比2008年9月9日的217亿元高,但换手率仅有之前的三分之
一,即便和2010年7月5日的429亿元比较,其换手率也仅有当时的 46.6%。
进一步观察2011年12月29日的359亿元,当
日换手率是0.247%,也要比当前0.200%的换手率高。从过去三次成交量压缩后所产生的上涨行为看,其成交量全部是被压缩到了比较低的位置,而且换
手率都已经比当前换手率更高,但经过这几年的扩容之后,市场容量更大,所以其日换手率更低,说明已经到了极度萎缩的阶段。
以上是从某个时
点上来比较单位量缩减的程度,倘若从区域量潮的缩减来看,就是统计分析保持低量潮区域的时间跨距,比较易于分析应用的就是可以参考不同周期的均量线水平。
只需要通过比较观察过去几个时点上各均量线的大小水平即可,显然比较2010年年中和2011年底,当前60、120日均量线水平已经更低。
倘
若和2008年年底的缩量水平来比较,120日均量线的水平前后落差也不到50亿元的距离,20和60日均量线水平差距较大,以这个状况来看,显然是反应
出市场整体容量的偏大,也就是短期即便缩量,也会使得短周期均值不会比之前更低,但拉长周期却会发现仍然有可能趋向于同等水平的沉淀量。这也告诉我们更长
周期均量线的移动关系更有可靠性,不过倘若如此,那么要想扭转120日均量线的移动趋势,显然还需要一些时间。
如此再回头来看思考目前我
们所面临的客观问题,从前面一步一步推导来看,长期成交量水平的压缩,已经到了可以构建底部量潮的水平,但要想扭转长期量潮的跌势,依照分析三部曲分析,
显然要想扭转确立120日均量线的上涨,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酝酿,这其实也不仅仅是成交量的压缩问题了,还会受到价格体系的影响,而且通常情况下,会反应出
“量先价行”的规律,所以倘若还没有看到成交量能的上涨,那么就别期望价格可以更早的上涨,这往往是行不通的。
所以虽然在成交量能上有了
积极的预期,但也不要着急,从长周期量价趋势的变动来看,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来继续沉淀和酝酿,而且在取得长周期优势之前,是需要能够先扭转确立更短周期的
涨势,但显然我们现在想看到20日周期的上涨,也有点困难,更何况仍然没有能够促使60日周期改变劣势,这也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对
于短期里头的操作,仍然要注意回避客观技术结构的阻挡,当10日周期没有取得优势之前,就别奢望可以越过20日均价线;当20日周期仍然下跌前,也不要期
待可以越过60日均价线,一环扣一环,仍然要小心翼翼。其实这从周K线来看,就比较突出,所有的均价线都还在继续下跌,那么从本周来看待行情的发展,也就
不合适在未取得短期优势之前过于激进操作,仍然要等待释放量推升拔出长阳后,再来积极跟进操作。
但此前理当要多多储备符合自己操作模式个
股,仍然从本栏所阐述的几个角度去筛选,一是已形成多头趋势类股,九洲电气的上涨就是一个典范;二是以量破价类个股的波段机会,中达股份和新莱应材都是很
好的代表;再者就是恒顺电气类的上涨,逐步在促成各周期形成五子送财的涨势格局。尽量多选择一些符合上述技术特征个股,然后进一步筛选,待市场确立优势
后,便可积极跟进操作。目前环境是最容易让投资者感到困惑的阶段,涨跌都可,涨跌又都不可,往往就会缩手缩脚而动辄得咎,如此不妨低位承接布局,波段交易
等待市场改变。
注意:上证指数日K线走势图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