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耕谈】退至2004-2026点区域整固待变

(2012-11-16 09:40:35)
标签:

大势研判

个股

股票

麦氏理论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单以本周过去四个交易日的走势来看,想必已经被连续四个交易日的盘低而感到失望,尤其是低点渐趋逼近 前期低点区域的时候,不禁会让投资者对长期跌势的担忧,甚至转为各种不知名的低点预测,一时间多种点位说、互相对赌说、玄理说等等都涌现出来,五花八门, 无奇不有,这个时候,大家更要擦亮眼睛,不能糊里糊涂,否则宁可不玩,也不能多玩。

抛开任何可能的结果,也不要受到太多种学说的影响,我 们只需要问问自己,这个时候你更倾向于下跌?还是上涨?可能这样太过于笼统,或许我们单个周期来看,就会比较清楚了。在麦氏理论里特别专注三条比较重要的 周期,20、60和120日周期。依照当前的格局,其实即便仅仅观察价格体系的格局也可以明了。

首先来看20日均价线,显然即便依照当前平稳价格的条件来看,不到下周五之后,估计在此之前也没有多少人会有信心认为20日均价线可以得到扭转。而且依照20日均价线相应的对应价和对比价之间的关系,显然这么考虑是不多的。

再 者60日均价线,我想这个时候,大家再来回想我们近日反复说明的11月23日之后的转变契机,可能会更加有感触了。同样要能够认识到相对应的对应价和对比 价之间的关系,当无法能够进入对应价高过对比价的扣减关系时,那么任何形式的转变都不可能持久,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我们还是要向后推迟一周来看待对60日均 价线的转变问题。

然后将这样的概念再转移到120日均价线上来看,显然这还需要更多的时候。目前120日均价线要扣减2300点以上的指 数位置,而且以当前120日均价线所在的位置水平来看,即便稳步不动,也还都要在2个月之后才可能会得到改善,但事实上120日均价线在未来两个月里头都 会不断扣高走低,即使下降的速度不会很大,但或许也会将120日均价线推移到2100点以下区域,而更可能会逼向2000点区域。

如此来 看,显然就会比较清楚各均价线之间的变动关系,即便从短周期来看,也不合适于反击推升,通过对比价格落差差不多就已经可以确立在下周没有走完之前,也没有 谁愿意顶着头皮逆势向上冲。即便从绝对扣减落差来看,可以有以量破价的期许,但这非客观性,而且在未出现之前,显然不可以违背客观格局。

依 照这样的状况来看,没有道理不在这里端来一杯咖啡,捧着“滚雪球”,听上几首小曲,这或许要更实在许多。当然,如此说明,并非绝无斗志,而是要能够懂得取 舍,虽然从缩量沉淀的状况让我们可以寄望对60日周期得以扭转,但好汉不吃眼前亏,明摆着大家都不愿意来反攻,何尝要自己去当炮灰,更何况做空也能赚。

所 以,继续关注成交量的缩减沉淀整固状况,以及在此格局下价格的调整行为,从积极的势态上来看待,还是需要能够把价格稳定在过去3个月里头所构建的箱体平 台,这个不能搞砸了,不然拿什么来拯救正面临转弱的20日周期?又如何来巩固过去3个月以来所努力的成效?所以当价格压低到前期低点区域,当要渐趋稳定下 来。这从日、周K线来看,也即2004-2026点区域。这其实不仅仅是今日关注的焦点,也是未来一周里头对多方更为有意义的坚守,否则必然会被空方反向 利用,那么不仅长期趋势难以得到改善,短期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

所以就操作而言,仍要能够不悲不喜,从时间和空间上等待市场给出 明确的信号。在此之前,积极储备符合自己操作模式的个股,可以试图在震荡调整的过程中,压低布局承接少量仓位,尤其是指数压低至2004-2026点区域 处,即便不能确立有效反转向上,但也具备短线技术性反应的波动行为,只是要能够懂得防控风险,灵活应变,不要把自己给圈进去。昨天已经和大家说明,无论现 在如何演变,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头,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似乎还是一个圈。

注:上证指数日K线走势图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6/923/0a40ba1bb8e1733132ae76dc405522b4-original.jpg?1353032681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