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把握盘中的操盘交易?

(2012-11-06 17:12:19)
标签:

大势研判

个股

股票

麦氏理论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如果在周一(11月5日)看到KD与MACD指标的翻红就以为会涨,今日早盘如此低开后下跌,估计都会傻眼,为什么会如此呢?不是指标向上交叉就会上涨吗?

这个问题在1989年开始接触到KD指标时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时的电脑只有路透社提供的资讯,操作的品种只能是美国的股指期货指数S&P,或是贵金属中的黄金等期货,如果还要当然有日本的红豆等,但因为刚刚开始接触,只以黄金为主,所以对黄金有一些了解。

记 得在两位部门经理与我三个人,都是大学生,一起研究,然后推敲,依据KD指标设定为准判断,当时的路透社提供的指标很多,一般使用的是RSI,参数是9与 14天的对比应用;KD指标使用9与12天;MACD使用12、26的参数,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指标应用概念才传到亚洲,初步接触,也有先行者指导,加上 自行研究,结果都不甚理想,尤其在面对过程的应用,其中波动变化时几乎都犯错。

总是在盘后研究时获得结论,结果下单操作后总是不顺遂,也 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用得不好,三个人都不得而解,也不知道为何如此。经过多年针对这些指标的研究后,终于有了一点心得,原来指标的交叉必须看在那个状况 下的有效条件才可以应用。即使已经完全符合状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于对比均价线趋势的应用,这一点当时的传授者都没有说明,应用的人基本上根本都不 知道,所以犯错也就在所难免。

KD指标向上交叉不代表一定会助涨,也会有一次回马枪压回,基础在哪里呢?就在60与20日均价线的条件 上。到底什么条件?就如今天的状况演变,如果你想要知道,要解答这个问题,应该要到基本网站(jeebo.cn)里头有关“《麦氏理论》教学课程”,目前 已经录制到第12集,打算每一周一直录制,希望可以一次说个透。

单单在KD指标的应用上已经讲了12集,还没有讲完,想想看,每集40分钟谈一个指标的设定应用可以讲如此深入,一般人在应用的过程中那有可能如此的使用?所以你的犯错自然也难免。如果真要减少犯错的机率,建议你一定要来观看,对你只有利没有弊。

为何跟60日均价线有关呢?因为在扣减的关系上它还有最后一次的再压低,所以当然还有再度跌破60日均价线的动作,甚至于压低到更低的10日均价线。更重要的是,连10日均价线都无法助涨,那么KD凭什么上涨?

不 过今日早盘在10点以后压低,来得又急又快又猛,的确超过事先说明与预期,如果依据《麦氏理论》十大战法中的三点一项“低开低走走低再压低”的情况判断, 加上涨跌家数推导,今日多方“劫数难逃”,最后的结果会是:“即使不是收在最低点也会以近低点作收”,最后的一个小时才是答案,最后的30分钟才是关键。

要 改变这样的结构只有一点,即第二及第三个小时必须增量大于第一个小时;或是,第二或第三个小时增量大雨第一个小时,除了这个很难在今日改变。这个部份在每 日的“盘中语音培训讲课中”都完整的说明,尤其在重要的时间转折,或是盘中发现哪些个股有特殊的变化时,都会适时的将个股演绎的状况“在盘中培训时适时提 出来”,这样就可以协助学员适时、实务、实际的应用,加强盘中应用的实战经验,对自己的看盘与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盘中谈到“多方如果还要 再进一步的演绎,必须在周四再度拉起来,重新回到2115点,否则也会因为这一刻的掼压、压低而遭受破坏”。这个说明可以让大家在10点钟的下跌得到一个 足以确认与安心的操作,至少知道为什么而操作?至少知道为什么会如此下跌?不会有患得患失的难受煎熬。

本栏在盘中一再强调,要注意一个事 实,“以成交量的角度来看,要相信成交量的演绎,它已经说明压缩量到了一个极低的阶段,除非再度创新低成交量,否则这个区域将会构成再度增量、蓄量后进入 滚动量,而且可以轻易化解目前的下跌危机”。这个说明多方已经俱有随时反扑拉抬的操作,随时可以起到谷底翻升的变化,尤其是化解一切下跌的危机,今天已经 证明,这就是盘中培训教学的好处。

就我的选择: 选择相信量潮的趋势演变,选择量潮趋势已经在酝酿中,尤其是从9月7日以后持续蓄量的时间周期满足40天后的演变,时间就在周四完成,务必注意,所有的时间结构都剑指本周四,这一天会有一次惊天动地的改变,敬请拭目以待。

这 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应用,危机中也会蕴藏转机,后面也会创造转机,一定要注意后续的发展。反向思考,如何要清洗浮筹不用如此的掼压可以进一步诱导卖出吗?显 然做不到呀!来一次狠狠的重压,然后反向拉高,将没有信心的浮筹清洗出场,试问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应用呢?这个就是手段与方法的应用,《麦氏理论》已经 事先解读。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