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稳量整固可积极参与,但应回避长周期跌势。

标签:
大势研判个股股票麦氏理论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从时间上来看,在力求平稳过渡阶段,营造市场稳定,这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为之“贡献”自己微薄
力量。每一次重大事件前后,总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变动。更早期的演变就不说了,关于“维稳”的概念还是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前,一句“基金也要
讲政治”的论调给投资者极高的期许,但大家都很清楚
2008年8月8日是怎么来回报各位投资者的,上证指数下跌121.86点,跌去4.47%。市场哀鸿遍野,苦不堪言,2个月的坚守换回来的却是满身伤
痛。当然,时过境迁,但就客观技术结构而言,在周K线上仍然有些许共通之处,主要在于长周期的趋势发展和演变,都不具备持续作价就可以扭转的条件。
每
周第一个交易日的开始,有时候少不了会对周末所出现的国内外各类新闻事件做出相应的反应,甚至有时候会脱离客观的技术结构,不过通常最终也还是会回归到客
观的技术结构上来,顺应趋势行为的发展。总之,一般在周一的交易中,就会少不了产生一些变动,所以通常在第一个小时里头的交易,多半都是观察投资者对各类
新闻事件的反应,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对策,但终究还是要依顺趋势行为的发展,这是最终决策交易的根本,不可以远离这一原则,否则必将会飘飘然。
以
客观结构来看,观察短周期走势,显然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即便10日均价线仍然扣高走低,但要想改变,也都是手到擒来。实际上目前行情演变的困局主要不在
于短期结构是否支持上涨,而在于上行空间能够有多大?是否还会有更大的成交量能来推升?这在日K线上来看,显然前面三番五次所形成的2130点的平台区
域,已经不被投资者放在眼里,而直接试图去挑战120 日均价线的心潮已澎湃。
那么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比较大的诱惑,而且在上周四
“化险为夷”之后,也已经奠定向120日均价线进攻的基础,势头不减,这一攻势还是可以维系与保持。只是就120日均价线而言,相对空间有多大?显然在
120日均价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已经逐步缩减和挤压。依照当前120日均价线移动的速度和位置,也就大约50点的空间,但若从周k线来看,显然并不能不
考虑24周均价线的跌势,而本周该均价线已经向下移动到
2164点,而下周则会低至2150点处。如此来看,也就是说本周上攻才可望创造约50点的空间,否则转移到下周,则会进一步收窄。
依照
这个状况来看待,那么操作上也就是说,即便拉抬上涨,大概都不合适于追涨的,日、周K线都不具备这个条件。而市场预期性的特性,又往往会形成提前性的反
应,既然明明不可能会在短时间里头扭转120日均价线或者24周均价线的跌势,那么谁又会甘当炮灰,为别人做嫁衣裳呢?
这就容易导致大家
眼巴巴的等着向上挑战时,却迎来快速的回档。尤其是在三番五次下跌都跌不下去后,很容易让投资者联想到,再回调应该也跌不下去,这就容易使得投资者麻痹大
意。坦白说,并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倘若就调整缩量应该说仍然有条件稳固盘势,最不好的状况就是大量下挫,则要防范进一步的回落会带来结构性的破坏,从而
造成需要更长时间来重新酝酿,这样就会掩藏着较大的风险。所以在震荡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量能大小、增减对价格的涨跌影响,能够稳步量维系价格的稳定,就继
续合适于个股作价,否则就稍作调整,降低持仓便可以应对盘势变化,也都无需紧张和担忧。
综合各条件来看,在积极作价的过程中,也不宜追
涨,尤其是在推升指数的时候,更不合适如此,还是应偏向于上下区间式的震荡格局。在此阶段,也应主动回避
120日均价线或者24周均价线的下跌,然后将时间拉长以奠定扭转确立120日或者24周均价线的涨势。当然在此之前,也是要积极储备符合自己操作模式个
股,从长线基础上来挖掘未来的涨势股。细心观察,缩量震荡,就积极参与,只要不追涨杀跌,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那么现在的环境简直就像是一个温床,个股很
容易操作的好。
注:上证指数日K线走势图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