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缩量沉淀为节后反攻做准备

标签:
麦氏理论个股股票大势研判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从时间上来看,这里大幅度缩量并不奇怪,而且过去若干年来,每每长假之前,大都会表现出较大的量能萎缩,尤其是国庆长假更是屡见不鲜。所以就缩量而言,这本是常态,到无需担忧和惧怕。当然,因为此也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投资者对未来式行情的淡化,至少短期里头会有这样的预期,所以会随同长假休市的投资者一道,加大了量能萎缩的程度。
不过就连续缩减成交量能的过程来看,并没有因为此而带来恐慌性局面,即便周三一路盘跌,也都是循序渐进式的回落,似乎早有准备,恰恰是顺应了趋势行为的发展。自然回落沉淀,以完成主动性修整格局,只是这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完善,否则每一次下跌都会降低投资者信心。
所以对于周三刷新过去894天以来的新低,也创下了自2009年2月3日以来的最低收盘点,如此局势常常会使得投资者情绪复杂,对涨跌的预期都有其自身的道理,但却难以达成一个共识,就容易在这样的局面下产生分歧而致使局面动荡。有时候可能因为触及到某个点位而瞬间急拉,也有可能恰好击穿某些点位,而加速回落,都不一而足,很难用一个标准来确定必然如此。所以对于当前行情的演变,涨跌之间都会来去反复,倘若不能够从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头来看待趋势行为的发展,那么是很容易就被日间的波动而搞的晕头转向。
大家可以回想过去若干年里的走势,倘若太远可能已经记忆不多,但近几年来的走势还是会有些记忆的。比如2009年的同期走势,连续几天加速下跌,但成交量却是日日缩减,最终在9月29日止跌回升,后面还造就了一段相当不错的行情;再者是2010年的同期走势,一样出现了持续缩量阴跌的走势,但却是在9月30日用一根1.72%的涨幅来结束了这样的局面,节后更是节节攀升,造就一段快速反击的涨势格局;同样在2011年的同期走势中,其缩量盘跌的格局相对劣势许多,不过也在节日之后,反复震荡拉锯,最终也创造一个多月的反弹上涨行情。
注:上证指数2009、2010、2011年国庆长假前后走势图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6/634/1345355c81c26232378c96a5852c335a-original.jpg?1348714989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6/635/4101f0abc360146ff0f0ea7f4b492f7a-original.jpg?1348714990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6/636/5afa431e07c50dcc772a6a73b97ac7f5-original.jpg?1348714990
比较过去三年里头的演变,虽然都在节前后表现类似,但是过程和结果却大相径庭。而其实这是因为内在基础所造成的过程和结果差异。一是成交量潮的趋势关系,二是价格体系的演变格局。具体的格局大家只需要认清楚长期量潮关系便可以清楚,而价格的演变也只需要明白60、120日均价线的发展,那么就可以明朗当前结构和以往同期阶段的结构性差异。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必然会是一样的过程和结果,而是通过一些过往的历史演变过程,看清楚自身的环境会趋向于怎样的发展,这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意愿,从而成为影响行情发展的因素。当然,一切都要回归到当前客观局势上来看待,通过对历史行情的比较,一是让大家明白这样的缩量是正常合理的,符合一般的假期效应;二是比较前后的市场基础,来看待节后的市场演变。涨跌之间其实还是要从量潮基础和价格结构上来看待。
观察当前结构,显然市场的复杂情绪其实又多了一个关于“2000”点的大争论,但坦言这在麦氏理论里头,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并不是讨论的要点,而关键之处则在于量潮趋势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量能缩减后的沉淀量周期,一是短周期的时间跨距,二是对长周期量潮构成的影响。再者,才是价格体系的扩展情况,是否可以再缩量沉淀过程中,渐趋稳定。
关于成交量潮的发展状况,显然熟悉麦氏理论量能分析的朋友都很清楚,显然60日均量线的跌势尚未改变,而120日均量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而且20日均量线也会进入相对较高的量潮区域扣减。如此来看,跌势量潮突出,在此基础上,也就只能是寄望于反弹而已,但若能够产生反弹,也需要能够获得20日周期的支持,那么显然要20日周期量潮的萎缩沉淀,如此统计近日近等量水平扩展,大概也需要到下月中下旬才会比较靠谱一些。而若以价格体系来看,显然没有多少信心可以奢望能够就此突破上方各均价线的压制,10日均价线都困难,更别想20日均价线了,而更长周期均价线的跌势只会延长价格的下跌。
综合以上分析,首先认识到缩量的常态性,进而接受这样的缩量行为;然后再从缩量沉淀的格局上来观察行情的演变,并从中找寻合适的操作机会。依照麦氏理论的分析,趋势性跌势仍将会主导短期走势,尤其是在缩量沉淀的时间尚未满足可扭转中短期跌势之前,那么这样的状况应该不容易有太大的改观,即便有短期行为的涨跌,操作上仍然要趋于谨慎。考虑到假期效应,不防在当前震荡的过程中,多多储备符合自己操作模式的个股,待节后出现转机后择机参与。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从时间上来看,这里大幅度缩量并不奇怪,而且过去若干年来,每每长假之前,大都会表现出较大的量能萎缩,尤其是国庆长假更是屡见不鲜。所以就缩量而言,这本是常态,到无需担忧和惧怕。当然,因为此也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投资者对未来式行情的淡化,至少短期里头会有这样的预期,所以会随同长假休市的投资者一道,加大了量能萎缩的程度。
不过就连续缩减成交量能的过程来看,并没有因为此而带来恐慌性局面,即便周三一路盘跌,也都是循序渐进式的回落,似乎早有准备,恰恰是顺应了趋势行为的发展。自然回落沉淀,以完成主动性修整格局,只是这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完善,否则每一次下跌都会降低投资者信心。
所以对于周三刷新过去894天以来的新低,也创下了自2009年2月3日以来的最低收盘点,如此局势常常会使得投资者情绪复杂,对涨跌的预期都有其自身的道理,但却难以达成一个共识,就容易在这样的局面下产生分歧而致使局面动荡。有时候可能因为触及到某个点位而瞬间急拉,也有可能恰好击穿某些点位,而加速回落,都不一而足,很难用一个标准来确定必然如此。所以对于当前行情的演变,涨跌之间都会来去反复,倘若不能够从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头来看待趋势行为的发展,那么是很容易就被日间的波动而搞的晕头转向。
大家可以回想过去若干年里的走势,倘若太远可能已经记忆不多,但近几年来的走势还是会有些记忆的。比如2009年的同期走势,连续几天加速下跌,但成交量却是日日缩减,最终在9月29日止跌回升,后面还造就了一段相当不错的行情;再者是2010年的同期走势,一样出现了持续缩量阴跌的走势,但却是在9月30日用一根1.72%的涨幅来结束了这样的局面,节后更是节节攀升,造就一段快速反击的涨势格局;同样在2011年的同期走势中,其缩量盘跌的格局相对劣势许多,不过也在节日之后,反复震荡拉锯,最终也创造一个多月的反弹上涨行情。
注:上证指数2009、2010、2011年国庆长假前后走势图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6/634/1345355c81c26232378c96a5852c335a-original.jpg?1348714989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6/635/4101f0abc360146ff0f0ea7f4b492f7a-original.jpg?1348714990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6/636/5afa431e07c50dcc772a6a73b97ac7f5-original.jpg?1348714990
比较过去三年里头的演变,虽然都在节前后表现类似,但是过程和结果却大相径庭。而其实这是因为内在基础所造成的过程和结果差异。一是成交量潮的趋势关系,二是价格体系的演变格局。具体的格局大家只需要认清楚长期量潮关系便可以清楚,而价格的演变也只需要明白60、120日均价线的发展,那么就可以明朗当前结构和以往同期阶段的结构性差异。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必然会是一样的过程和结果,而是通过一些过往的历史演变过程,看清楚自身的环境会趋向于怎样的发展,这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意愿,从而成为影响行情发展的因素。当然,一切都要回归到当前客观局势上来看待,通过对历史行情的比较,一是让大家明白这样的缩量是正常合理的,符合一般的假期效应;二是比较前后的市场基础,来看待节后的市场演变。涨跌之间其实还是要从量潮基础和价格结构上来看待。
观察当前结构,显然市场的复杂情绪其实又多了一个关于“2000”点的大争论,但坦言这在麦氏理论里头,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并不是讨论的要点,而关键之处则在于量潮趋势的发展,特别是进入量能缩减后的沉淀量周期,一是短周期的时间跨距,二是对长周期量潮构成的影响。再者,才是价格体系的扩展情况,是否可以再缩量沉淀过程中,渐趋稳定。
关于成交量潮的发展状况,显然熟悉麦氏理论量能分析的朋友都很清楚,显然60日均量线的跌势尚未改变,而120日均量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而且20日均量线也会进入相对较高的量潮区域扣减。如此来看,跌势量潮突出,在此基础上,也就只能是寄望于反弹而已,但若能够产生反弹,也需要能够获得20日周期的支持,那么显然要20日周期量潮的萎缩沉淀,如此统计近日近等量水平扩展,大概也需要到下月中下旬才会比较靠谱一些。而若以价格体系来看,显然没有多少信心可以奢望能够就此突破上方各均价线的压制,10日均价线都困难,更别想20日均价线了,而更长周期均价线的跌势只会延长价格的下跌。
综合以上分析,首先认识到缩量的常态性,进而接受这样的缩量行为;然后再从缩量沉淀的格局上来观察行情的演变,并从中找寻合适的操作机会。依照麦氏理论的分析,趋势性跌势仍将会主导短期走势,尤其是在缩量沉淀的时间尚未满足可扭转中短期跌势之前,那么这样的状况应该不容易有太大的改观,即便有短期行为的涨跌,操作上仍然要趋于谨慎。考虑到假期效应,不防在当前震荡的过程中,多多储备符合自己操作模式的个股,待节后出现转机后择机参与。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