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893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四(8月23日)开盘论市: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2012-08-23 11:31:40)
标签:

大势研判

个股

股票

麦氏理论

投资分析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进入8月份最后两周的盘势,尤其是上个月市场不断鼓吹7翻身的宣传,最后功败垂成,指数最终压到近低点作收,形成了2103点是月K线的关键,那么8月份呢?是应该顶住下跌呢?还是继续跌破2103点后再下跌?尤其是已经出现更低的点位2089点,但多方在近期不断力守2118点的争夺,是否有机会成功呢?本周会是一个只要的关键。

如果从月K线的趋势来看,显然跌势并没有结束,即使多方出现较强的对抗最后还是要失败,因为如此的下跌趋势绝对不可能在一个月的退款中就立即改变,尤其是7月份跌破上一个最低收盘2199点之后,多方形成的是一次非常弱势的再下跌,等于7月份是属于加速下跌的黑K掼压,多方不可能有任何抵抗才对,不仅无法在8月月K线收盘抵抗,甚至于最后会再度压低来收,这样解读比较适合月K线的趋势判断,即使反击也不可能越过2199点,就算真的突破2199点也还是无法改变趋势下跌的事实,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趋势下跌非常严重,多方拿什么去试图改变呢?完全没有办法的趋势倾向呀!

市场习惯谈2132,因为是上一轮下跌在16日出现的低点,但本栏在应用《麦氏理论》分析中不会谈最低点,因为最低点的判断不是主要的关键,它只是一个过程,最重要是收盘点,最低收盘在15日的2148点,这个才是重点所在。但放在周线上观察,这一点起不了作用,周线的关键在那一周的收盘2163点,这个点跌破以后才是最重要的判断改变,其中月K线本身起到直面的干扰与影响不及周K线,所以一定要回归周K线来研判。

依据近期的跌势观察,的确从5月初下跌至今17周,跌幅达到11.8%,点数达到283点,没有一次起码像样的反弹的确是非常“不可思议”,尤其在跌破周线的2163点后再创新低,形成一时的市场恐慌后,也没有再度扩大跌幅,反而在成交量急速与极度萎缩到400亿元以下,形成初步的走稳态势。是否如此的走稳有助于多方在这个区间里头喘息呢?尤其是时间周期的推演,从断层量开始至今已经运行57天,倒下周二达到60天的时间周期,加上昨日60日均量线压缩到最高均量线反转下跌的0.618倍比率,是否多方可以在此获得一次修正式的对抗呢?这个部份是观察后续多方反击的关键,值得关注追踪。

另一个关键在于四周前的最低收盘2128点,多方如果在本周可以拉回此点,说明区域的对抗将逐步的稳固与生效,否则多方还是只能陷入一时还找不到出路的阴霾中。此时回到周K线的技术面观察,尤其12KD指标的应用,告诉我们在跌破20°后的修整酝酿,多方已经构成初步的低位差距形态,只要出现一次明确的反击就会有机会构成低位背离,尤其到下周之后更明显。

下周是周月K线同步收盘的关键,对于8月份月K线来说俱有一次再压低的用力,所以实在不应该过度期待下周多方有什么能耐反击,但周线形成有机会的对抗,是否说明只要再度压低就有反击的动作出现,尤其成交量的再度压缩,虽然进入日成交量400亿元的水平,但均量线显示多方的压缩挤泡沫还未完成,所以还有再度回探修整的必要,此时重要的关键就在下周时间周期到了以后的多方反击能力酝酿与效果。

简单的说,反击的确在逐步、逐日的酝酿中,但是到底会构成如何的反击?要完成有效的反击又是怎么的情况?这一点有赖市场走出一波完整的反弹后才能认定。如果没有形成一次有效的反击,目前的说明也只是一个推导而已,不能成为事实认定。因此关键在于市场的人气倾向与板块动向,必须要有人气的重新汇聚,加上一个重要板块的领军,目前还是看不到类似的情况,所以只有继续再酝酿,直到两个条件的完备。

多方是否可以针对个股的强势拉高而加以改变呢?可以在人气上增强,但也只能顶得住一时,改变不了用久的趋势压制。也因为这样,所以目前出现个股快速的反击,也在情理之中,尤其看到一些极低价个股的拉高,例如梅雁水电(600868)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至于安彩高科(600207)虽不俱有代表性,但连拉两天也会引发一些效应;精伦电子(600355)总是可以在每一次的低位时期率先发动,这一次也不例外,结果也明显,但起不到激励市场的作用,所以这一刻只能先看看再说,不急于立即论断。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