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景气面前都要低头。

(2012-07-25 14:54:16)
标签:

大势研判

个股

股票

麦氏理论

投资分析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在股市的操作里头有一个很难克服的心理障碍,尤其对一般的散户股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以煎熬的考验,即从原来获利没有卖出到后来亏损的过程。

股票从一开始买入没有获利,这个时候的心理煎熬压力还不是最大的,因为一开始买了就亏,心里会有一个盘算,只要拉上来赚一点就卖。此时正好股价也拉起来,而且有一点获利,通常因为前面一买就赔,赚不到,这个时候卖出的心意是比较坚定的,所以会在“赚一点点就卖”。可惜的是,偏偏这一刻,只要一卖出通常都会开始上涨。为什么?

不是因为之前一买就亏的关系,而是当时买入很多时候都是见涨而买,而且是因为连续拉高多日后终于忍不住买进,谁知一买就亏,心理也会开始慌,难免会有赚一点点就卖的打算。往往这个时候这个股的操作手法正好是回调修整后等待下一次发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较大的“感受差异”,因为一开始没有赚所以不想再等,才有拉起来就卖的打算。

通常在操作时机的差异会影响到对持股的观感与看法,最大的一个误区是在看起来相对低位,而且很多分析都说明“见底”,此时买到的股票很容易就赚钱,一般大概会赚个3~5%,不会太多,但还是赚到了,所以每日看盘心情好得不得了,几乎天天都是笑脸迎人,逢人都会喜滋滋的。因为看到上涨所以难免期待再涨一些,所以只要上涨通常都不会想卖。

可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了还不知,股价开始下跌,原来赚了3~5%没有卖出,此时已经陷入不赚不赔的价位,难免心里会嘀咕:“真气人,早知道高位卖出就好”。没有后悔药,来不及了,只有等。可惜左等右等还是没有涨多少,谁知此时突然间股价下跌,开始赔钱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如果可以骂粗话的话,应该会开始“动粗了”,就因为之前赚多了一点点,心里难免难过,所以会觉得到嘴的肉又掉了,所以只有等等看。果然等到了,终于又开始拉起来,可惜也没有涨多少?还是看看吧!

关键时刻到了,因为原来赚钱,后来打平,有后来有点蝇头小利,但这一刻再下跌后开始亏损,心里的毛躁也就出现,通常这个时候会比较生气,难免就会开始唠叨不休,此时心理的情绪开始起了较大变化,而且会开始嘀咕“赚钱的时候我都不卖,这个时候赔钱更不会卖了,就不信不涨,等也要等到你上涨”。

因为这个心理,所以会一再等待,蹉跎时间,股价越跌越多、越跌越深,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这个时候你要叫他自己卖出已经卖不下手了,已经到了割肉会疼的阶段,只有眼睁睁看股价逐日盘低而无法自处。

通常第一次的“输”还有所期待,通常会解释为“不会这么差吧”!此时一定会想看看别人怎么说,分析师怎么看。市场有很多习惯看涨的说法,总是举出很多让人感觉到美好的说词,总会不断的强调政策如何的释放利好照顾股市,尤其这一次竟然是有证监会主席带头号召“价值投资”,难免会认为连“大家长”都极力推荐,这一次一定没错。

应该问的是——主席的角色是什么?难不成还需要天天大声疾呼告诉大家来买股票吗?这个出发点可以视为“利好”,但最终也走向“利空”。有两个思路要思考,一是如果真的具有“价值投资”,或是A股真的已经到了“投资价值”,不需要你声嘶力竭的喊,只要有利可图,钱就会进来,法人机构也会不断买入,因为他们也是聪明人,要知道全世界的资金流只会留向有利的洼地,绝对不会在危险的高地冲刺。

但在国内习惯接受政策的感召与号召,还有一厢情愿的想法:“总是要给点面子,主委都讲话了,大家这么熟,必须支持一下”。

谁知道是真的支持,还是虚应故事呢?谁知道这样的给面子背后的用意是什么?是否因为彼此有主从关系,希望通过类似的回应后得到“直线的支持”?以后办事方便一些。这就是“关系”呀!先做好关系,打好基础,来日可用。如果这个时候不给点面子,他日为何被修理都不知道,所以给面子买点股票是常态。

这个现象正好可以解读四月底政策不断号召进场的部份原因,到五月初拉高以后再也无法顶住了,因为面子不够“大”吗?不是;还是该给的面子已经给了,已经用完所有面子无法再给了呢?应该也不是。

这个时候没有再来的“面子资金”,一旦新资金投入不足只有溃败,最好的例子是主委一句“你不懂”后,银行股纷纷上涨,结果呢?如今状况又如何?其中最强的宁波银行都顶不住,其他如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的跌势更可观,即使史玉柱买入的民生银行又如何?照跌不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一样下跌,说明在不景气面前谁都没有办法。

有谁是活神仙呀!在不景气面前都要低头。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