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潮变化关系的推导演变
(2012-07-16 13:21:18)
标签:
大势研判个股股票麦氏理论投资分析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针对不同时间周期形成的蓄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不过没有办法确认的是需要多少时间的蓄量周期?可以短也可以长,从开始准备到发动的时间周期关系,可以针对10天而蓄量,也可以针对20天蓄量,更可以针对60天,只是这样的状况发生的不多,所以一般状况下只要针对10到20天周期应用即可。
蓄量的目的是准备发动,何时发动?重点在滚量的开始,一旦滚量后就有进一步启动拉高股价的现象,但到底要滚动多少时间周期的量潮呢?这又是另一个状况演变。每一个介入者的习惯不同就会衍生出很多不同状况,所以当然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上去。没有模式有无法分析,所以又必须设定一定的模式说明,这样才可以进行分析说明,而因为设定了模式规律加以规划后,反而抑制了可能的演变与倾向,所以重点在使用者如何解读。
缩量可以是在涨势中的演变,也可以是跌势中的变化,重点是均量线形成的趋势说明,在中短期与中长期的条件中解读也不同。在涨势中的缩量是回调修整后的蓄势待发,在跌势中是压缩逼杀的探低演变,不一而足。
如果依照推演应用,不止这三个量潮应用,因为时间周期才是关键,这三个状况也只是均量线趋势变化中的一个现象解读而已,是解答介入者的应用手法说明。均量线才是关键,主要就是从趋势的角度加以观察应用,而三个量潮的模式归类只是加以辅助说明与应用而已。
如果依照指标设定应用呢?状况又会如何?
一般分析者在看到技术分析是都会谈KDJ与MACD,但没有谈到这两个指标的时间周期参数设定,以为KDJ指标就是定在9天,这样的理解是绝对的错误,所以只要任何一个使用技术分析指标者是如此谈论,也说明他对技术分析指标的认识不够,当然也不能看他的分析啦!所以“尤其是KDJ值都在20附近发生金叉,而20附近属于钝化区域”,是一大错误,说明分析者根本不懂指标分析,不能参考。
一定要记得!所有形态的解读必须放在平均成本的均价线趋势上来判断,例如谈到的“红三兵”的形态,也就是三根红K线而已,但这三根红K线是在10日均价线之下,根本就没有任何形态上的优势,尤其是10日均价线还在扣减高位,主跌动作非常明显,没有任何上涨机会,还是要再下跌。
要进入低位的背离以后才会成型,这一次的状况只能说是针对本次“三段落”的修正,必须要有一次背离以后才有进一步探低的发生,而探低也是压低后反击的开始,等于再度的加速与加重掼压以后,再拉高也就在预期之中。此时的MACD就会在第三次交叉后形成背离,也可以视为第三与第五的背离,这个时候才有低位的产生,等于再度压低,或是任何的再压低伴随的会是强劲的反击。
最难以定性及定论的形态在于陷入低位后的游走,因为变化幅度不大,属于蚕食鲸吞的形态,也可以是锯齿状形态,走走停停,高高低低不一而足,难以说明,又不知道为何如此?因为各种市场心理惨杂其中,无法论断,说不清楚,讲不明白,也对也错,谁知道呢?
总之,量与价的变化陷入最复杂的阶段,后续难以言喻。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针对不同时间周期形成的蓄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不过没有办法确认的是需要多少时间的蓄量周期?可以短也可以长,从开始准备到发动的时间周期关系,可以针对10天而蓄量,也可以针对20天蓄量,更可以针对60天,只是这样的状况发生的不多,所以一般状况下只要针对10到20天周期应用即可。
蓄量的目的是准备发动,何时发动?重点在滚量的开始,一旦滚量后就有进一步启动拉高股价的现象,但到底要滚动多少时间周期的量潮呢?这又是另一个状况演变。每一个介入者的习惯不同就会衍生出很多不同状况,所以当然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上去。没有模式有无法分析,所以又必须设定一定的模式说明,这样才可以进行分析说明,而因为设定了模式规律加以规划后,反而抑制了可能的演变与倾向,所以重点在使用者如何解读。
缩量可以是在涨势中的演变,也可以是跌势中的变化,重点是均量线形成的趋势说明,在中短期与中长期的条件中解读也不同。在涨势中的缩量是回调修整后的蓄势待发,在跌势中是压缩逼杀的探低演变,不一而足。
如果依照推演应用,不止这三个量潮应用,因为时间周期才是关键,这三个状况也只是均量线趋势变化中的一个现象解读而已,是解答介入者的应用手法说明。均量线才是关键,主要就是从趋势的角度加以观察应用,而三个量潮的模式归类只是加以辅助说明与应用而已。
如果依照指标设定应用呢?状况又会如何?
一般分析者在看到技术分析是都会谈KDJ与MACD,但没有谈到这两个指标的时间周期参数设定,以为KDJ指标就是定在9天,这样的理解是绝对的错误,所以只要任何一个使用技术分析指标者是如此谈论,也说明他对技术分析指标的认识不够,当然也不能看他的分析啦!所以“尤其是KDJ值都在20附近发生金叉,而20附近属于钝化区域”,是一大错误,说明分析者根本不懂指标分析,不能参考。
一定要记得!所有形态的解读必须放在平均成本的均价线趋势上来判断,例如谈到的“红三兵”的形态,也就是三根红K线而已,但这三根红K线是在10日均价线之下,根本就没有任何形态上的优势,尤其是10日均价线还在扣减高位,主跌动作非常明显,没有任何上涨机会,还是要再下跌。
要进入低位的背离以后才会成型,这一次的状况只能说是针对本次“三段落”的修正,必须要有一次背离以后才有进一步探低的发生,而探低也是压低后反击的开始,等于再度的加速与加重掼压以后,再拉高也就在预期之中。此时的MACD就会在第三次交叉后形成背离,也可以视为第三与第五的背离,这个时候才有低位的产生,等于再度压低,或是任何的再压低伴随的会是强劲的反击。
最难以定性及定论的形态在于陷入低位后的游走,因为变化幅度不大,属于蚕食鲸吞的形态,也可以是锯齿状形态,走走停停,高高低低不一而足,难以说明,又不知道为何如此?因为各种市场心理惨杂其中,无法论断,说不清楚,讲不明白,也对也错,谁知道呢?
总之,量与价的变化陷入最复杂的阶段,后续难以言喻。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