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7月10日)开盘论市:静观其变,等待机会降临。

(2012-07-10 10:27:51)
标签:

大势研判

个股

股票

麦氏理论

投资分析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如果你知道《麦氏理论》的方法论,就知道分析三部曲,所以知道“扣减法”的应用,也可以知道时间周期的系列关系,就如本栏在三周前谈到,9日是120日均价线开始进入1月9日扣减的开始,这一天开始进入2225点的扣减,是进入“扣高而助跌”的开始,等于这一天之后120日均价线开始从高位助跌,除非今天的指数可以直接拉高到2225点以上作收。如果真的如此,也不能只有一天,要持续的,连续的拉高,这样才可以阻止120日均价线的“拐头”下跌,但长期下降趋势一旦形成,不可能在短期内可以阻止改变,所以跌势已经成形。

如果你等到周一因为下跌以后才发现真的进入跌势,基本上也来不及了,因为已经出现严重的亏损,因为到了这一天之后,也等于开始针对长期投资的逼杀,即原来介入者都以长线规划,期待进行类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策略进行,一些基金机构的操作几乎都是如此。但经过昨日一跌之后,开始考验当初持股的概念,更重要的不是检验基金经理人的操作思想,而是考验经理人上头领导的思路概念。因为当基金净值偏低后压力陡升,领导会开始问责,这一问责就会开始考验专业经理人的素质心理,后续的持股修正与调整也等于否定了当初的决策,此时通常会用的一个理由是:不问选股的过程只看结果,当净值降低就是投资决策的错误失败。

这个问题一祭出,再好的基金经理人也都会倒下,因为眼前的事实是净值偏低,在跌势来临时谁都无法阻挡净值缩水,连带的也会产生很多无形的压力与挑战,通常更换基金经理人是降低外界质问压力的一个方式,而基金经理人通常到这个时候也会开始无奈的感受到“不如归去”。这一来一往之间就会构成基金的操作错误百出,漏洞难免,也会因为新人上任形成新的调仓换股,当然也构成再度的股票震动。几乎每一次都是这样的情景,每一次下跌都是类似股市的再发生,没有一次例外。

更可怕的是券商结合信投发行理财产品,尤其是发行所谓“结构式基金”,说穿了就是帮客户找融资然后发行结构式基金,因为如此下跌也面临补资金的要求,一旦资金无法立即到位就会被处理,这也是近期为何看起来明明不算严重的跌势,但一跌起来就不得了,原因在此。虽然分散风险,每一只持股不会超过20%,但6只股中只要有2只出现连续下跌超过20%,影响所及也会触及持股红线,此时也是拉警报的开始。通常这些结构式基金都会选择补资金,不会选择止损,尤其券商会鼓吹此时进入低位,只要补资金就可以安然度过。但再度的下跌会将这些脆弱的期待与寄望给掼破,此时就会出现新的跌势,而且即使盘势初步稳定,这些个股照样还是下跌。

典型的例子可以参考有关券商股中的国金、西南、华泰、东北、国元等,因为过度的炒作后衍生新的下跌危机,一旦下跌很快就触及15%的红线,进而形成严重的再下跌。这些持股也发生在有色金属及煤炭股上,还有其他部份的板块多有涉及,等于这个阶段势必等到这些筹码释放以后才有初步稳定的要求,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看到任何可能的稳定特征,所以还是非常不稳定,说明周线最低收盘2163点随时会跌破,日线最低收盘2148点会跌破,只有跌破形成严重的逼杀后才有起死回生的出现,目前就是“断头”行情的开始。

别问低位在哪里?应该要先看看到底你有多少承受的能力?如果你无法抵御这个阶段的下跌压力,或是你的资金链会在这个阶段断裂,那么即使你有再好的操作思路,再好的谋略,再好的选股能力都无济于事,因为现阶段不是比赛谁在这个部份的优势,而是谁的抗压性更强?谁可以抵挡得住更沉重的卖压?心智、体力、毅力、持久力、耐力都是一层层的考验。如果你已经“脸都绿”了,如果你已经被吓出一身冷汗,估计这个阶段你会被震荡出局,如果还期待反弹上涨、暴涨,还强调“市场主力如何又如何”?要不是被淘汰出局,就是自己黯然离开市场。三周前只要事先做好准备就可以安然度过,只要保留实力生存下来你就是赢家。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