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6月25日)开盘论市:跌破2242.34点没有悬念。
(2012-06-25 10:34:39)
标签:
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投资分析个股财经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这周的行情估计市场形成两极化的差异应该非常明显,看涨者会认为不应该也不合理的如此下跌,所以只要下跌测试新低点后就会在政策的支持下强势反击。在休假期间阅读了大量分析后发现,很少有从趋势的角度分析行情的发展,多数的说明可以归类为“个人观点看法”如何又如何?总是以多头的角度看待目前的盘势变化,这样难免就会与盘势的演变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上周四的下跌以后,几乎已经确定了趋势已经跌破,在跌势中最大的错误就是预测低点在哪里?预测那里有支撑?更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抄底,因为“低还有更低”。
纵观所有的分析,几乎没有从量潮的趋势分析谈起,显然《麦氏理论》是唯一谈量潮分析者。即使谈到成交量的变化,多数也只是谈到缩量的金额状况如何而已,到底缩量是针对那个部份缩量?要缩到多少的量潮才算是缩量?缩量其实也是一种压迫,即逼使持有者认赔卖出的一个手段,如果不了解这个倾向,一昧的以为缩量就是筹码获得归属,通常都很容易误判后面的演变,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麦氏理论》以量潮趋势推演,也不敢谈当日量的大小问题,只能谈均量线的趋势演变。须知,当日量的大小变化很难认定与解读,唯有均量线的趋势才足以说明量潮的倾向变化,这一点市场一般都没有涉及。
在所有均量线的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均量线的交叉,尤其是总中短期均量线向中长期压迫后的改变,而目前形成的正是向长期均量线压迫所形成的下跌,尤其是当60日均量线向下交叉120日均量线后,说明长期的趋势正在改变中。而所有量潮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对比量”与“对应量”,例如120日均量线的对比量属于“扣低而助涨”,但如果对应量无法达到120日均量线的对应水平,即使是扣低也无法保证它有“助涨”的功效,这好比即使是灵丹妙药,如果身体过于虚弱无法吸收,再好的要也枉然。所以必须先有基础的条件以后才会完成支撑的要件。
这个条件正好解释了为何跌破120日均价线以后没有支撑的理由,但市场上很多分析几乎没有涉猎到这一块,几乎都以价格本身的条件说明而已,无法从量潮的完整循环谈到这层关系,因此一般谈量也只是“泛泛而谈”,几乎都是一笔带过,很难形成系统化的分析与应用。因为有了很长时间的市场经验才有能力改变这个分析模式,才推演出《麦氏理论》的量潮分析。简单的说,当量潮趋势形成循环的下跌以后,每一次“创新低量就会创新低价”,道理很简单,“今日的大量会形成日后的量压而助跌”,只要知道这个道理就会知道跌势为何会发生?
市场还在谈论是否会跌破上一个低点2242.34点,其实这个根本不必谈论,因为趋势告诉我们一定会跌破,此时要回到周线进行判断,那么1月初的最低收盘点2163也会被跌破,尤其本周是周与月K线同步收盘,根据统计,只要趋势下跌,最后都会在收周线时再压低,等于周五的收盘对多方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再压低的走势倾向,尤其是上半年的收盘指数应该也就是如此,这个时候可以对比月K线,或是季K线,如此就会更清楚明白趋势演变的道理,不妨从这个角度应用,你会发现真的奥妙无穷。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这周的行情估计市场形成两极化的差异应该非常明显,看涨者会认为不应该也不合理的如此下跌,所以只要下跌测试新低点后就会在政策的支持下强势反击。在休假期间阅读了大量分析后发现,很少有从趋势的角度分析行情的发展,多数的说明可以归类为“个人观点看法”如何又如何?总是以多头的角度看待目前的盘势变化,这样难免就会与盘势的演变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尤其是上周四的下跌以后,几乎已经确定了趋势已经跌破,在跌势中最大的错误就是预测低点在哪里?预测那里有支撑?更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抄底,因为“低还有更低”。
纵观所有的分析,几乎没有从量潮的趋势分析谈起,显然《麦氏理论》是唯一谈量潮分析者。即使谈到成交量的变化,多数也只是谈到缩量的金额状况如何而已,到底缩量是针对那个部份缩量?要缩到多少的量潮才算是缩量?缩量其实也是一种压迫,即逼使持有者认赔卖出的一个手段,如果不了解这个倾向,一昧的以为缩量就是筹码获得归属,通常都很容易误判后面的演变,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麦氏理论》以量潮趋势推演,也不敢谈当日量的大小问题,只能谈均量线的趋势演变。须知,当日量的大小变化很难认定与解读,唯有均量线的趋势才足以说明量潮的倾向变化,这一点市场一般都没有涉及。
在所有均量线的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均量线的交叉,尤其是总中短期均量线向中长期压迫后的改变,而目前形成的正是向长期均量线压迫所形成的下跌,尤其是当60日均量线向下交叉120日均量线后,说明长期的趋势正在改变中。而所有量潮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对比量”与“对应量”,例如120日均量线的对比量属于“扣低而助涨”,但如果对应量无法达到120日均量线的对应水平,即使是扣低也无法保证它有“助涨”的功效,这好比即使是灵丹妙药,如果身体过于虚弱无法吸收,再好的要也枉然。所以必须先有基础的条件以后才会完成支撑的要件。
这个条件正好解释了为何跌破120日均价线以后没有支撑的理由,但市场上很多分析几乎没有涉猎到这一块,几乎都以价格本身的条件说明而已,无法从量潮的完整循环谈到这层关系,因此一般谈量也只是“泛泛而谈”,几乎都是一笔带过,很难形成系统化的分析与应用。因为有了很长时间的市场经验才有能力改变这个分析模式,才推演出《麦氏理论》的量潮分析。简单的说,当量潮趋势形成循环的下跌以后,每一次“创新低量就会创新低价”,道理很简单,“今日的大量会形成日后的量压而助跌”,只要知道这个道理就会知道跌势为何会发生?
市场还在谈论是否会跌破上一个低点2242.34点,其实这个根本不必谈论,因为趋势告诉我们一定会跌破,此时要回到周线进行判断,那么1月初的最低收盘点2163也会被跌破,尤其本周是周与月K线同步收盘,根据统计,只要趋势下跌,最后都会在收周线时再压低,等于周五的收盘对多方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再压低的走势倾向,尤其是上半年的收盘指数应该也就是如此,这个时候可以对比月K线,或是季K线,如此就会更清楚明白趋势演变的道理,不妨从这个角度应用,你会发现真的奥妙无穷。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前一篇:直泻而下的行情如何收拾残局?
后一篇:【财耕谈】月、周同收,机会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