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潮萎缩意谓随时再创新低。
(2012-06-19 15:06:59)
标签:
麦氏理论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在《麦氏理论》量潮的统计中谈到,跌势量潮形成以后,任何日成交量萎缩创新低量就会创新低价,这个统计告诉我们,跌势量潮与涨势量潮是不同,不能以固定的涨势量潮来看下跌的趋势量,因为这两者正好完全相反。
市场一般的分析只习惯用涨势量潮来分析,不知道有跌势量潮的应用,因为习惯做多,也只会做多,所以难免出发点都是以多为主。如果是在多头涨势中解读盘势,应用涨势量潮分析,几乎可以如鱼得水的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只要增量价格就会上涨,这个就是市场习惯说的“价涨量增”。
事实上应该是“量增价涨”,应该是量在前面,价在后面,为什么会有价涨量增的名词呢?如果诸位去查找历史演变时挥发性,原来这个分析模式的应用与说法是来源于台湾,因为92年是从台湾传过来的分析模式,在技术分析领域里头的很多名词,一直都是从港台两地延续而来,在不明究里的情况下就照搬过来使用,因此是“价涨量增”。
事实上从《麦氏理论》的推导统计后发现,应该是“量增价涨”。一定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前后排列差异而已。”诸位,不能这样简单的轻忽了,因为当你说“价涨量增”的时候说明你是将价格放在第一位;说“量增价涨”时是以量为优先,结果是不同的。
本栏必须承认,市场习惯将价,所以几乎所有的分析基础都以价为主导,但如果真正认真的研究,以价格为主导的分析事实上跟盘势的变化会有很大的出入,几乎每一个使用技术分析价格理论者都知道,无法准确的预测价格的高低,但偏偏有很多人常常假借技术分析谈到那一种方法可以预测股价,事实结果根本没有这一回事。
如果你是主力,你也相信价格,显然你的操作将是一塌糊涂,不仅输得一塌糊涂,你的规划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是市场分析师,假如你也是采用价格为主导的分析,估计你的分析结果通常也是漏洞百出,正常状况应该是80%以上都是错误的。你可以试看看对照一下以波浪理论结算价格分析者,有几个是可以完整掌握那一段的高低呢?从来就没有。如果谈到高低位,几乎都是事后套上去的检验,不是事先的说明,这个就说明波浪理论只能用在事后论证,无法当成实际操作应用。
真正影响市场变动的在于成交量,《麦氏理论》是全国唯一依据成交量分析的理论,所以可以从成交量的推演中找到时间周期的变化,但从来也都不能说对不对,或是准不准,只能说时间周期到了,再涨也要找卖点,或是下跌的时间周期结束了,再跌也要找买点,如此而已。
但本栏要说的是“任何创新低成交量就会再创新低价”,这个是成交量循环的必然关系,你可以不接受但常常在实盘的推演中就是如此告诉我们。因此今日第一个小时的成交量只有185亿元,仅仅比80个小时的成交量181元多一点点,说明只达到下跌趋势量的压力边缘,根本无法突破与挑战上方的量潮压力,这样也说明多方一点能耐也没有,根本就没有能力挑战上方的压力。
依据百分比倒求法计算如果185亿元成交量占今日成交量的35~36%比率,那么今日成交量大概就只有528~513亿元而已;如果是32~33比率,大概有578~560亿元成交量。因此当第二个及第三个小时的成交量依然萎缩时,也意谓第四个小时将发生杀盘,或是将指数压低的演变,等于上周五的收盘2306点根本顶不住,上周四的收盘2295点就会岌岌可危。
今天的状况已经发生,这样的演变在上周六在杭州的公开课程中已经告诉股民朋友,相信听过的股民可以事先的应用与判断,本栏不断强调,本周二就是一次关键的改变,今天出现了,说明“任何创新低成交量就会再创新低价”,这个理论再次验证。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在《麦氏理论》量潮的统计中谈到,跌势量潮形成以后,任何日成交量萎缩创新低量就会创新低价,这个统计告诉我们,跌势量潮与涨势量潮是不同,不能以固定的涨势量潮来看下跌的趋势量,因为这两者正好完全相反。
市场一般的分析只习惯用涨势量潮来分析,不知道有跌势量潮的应用,因为习惯做多,也只会做多,所以难免出发点都是以多为主。如果是在多头涨势中解读盘势,应用涨势量潮分析,几乎可以如鱼得水的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只要增量价格就会上涨,这个就是市场习惯说的“价涨量增”。
事实上应该是“量增价涨”,应该是量在前面,价在后面,为什么会有价涨量增的名词呢?如果诸位去查找历史演变时挥发性,原来这个分析模式的应用与说法是来源于台湾,因为92年是从台湾传过来的分析模式,在技术分析领域里头的很多名词,一直都是从港台两地延续而来,在不明究里的情况下就照搬过来使用,因此是“价涨量增”。
事实上从《麦氏理论》的推导统计后发现,应该是“量增价涨”。一定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前后排列差异而已。”诸位,不能这样简单的轻忽了,因为当你说“价涨量增”的时候说明你是将价格放在第一位;说“量增价涨”时是以量为优先,结果是不同的。
本栏必须承认,市场习惯将价,所以几乎所有的分析基础都以价为主导,但如果真正认真的研究,以价格为主导的分析事实上跟盘势的变化会有很大的出入,几乎每一个使用技术分析价格理论者都知道,无法准确的预测价格的高低,但偏偏有很多人常常假借技术分析谈到那一种方法可以预测股价,事实结果根本没有这一回事。
如果你是主力,你也相信价格,显然你的操作将是一塌糊涂,不仅输得一塌糊涂,你的规划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是市场分析师,假如你也是采用价格为主导的分析,估计你的分析结果通常也是漏洞百出,正常状况应该是80%以上都是错误的。你可以试看看对照一下以波浪理论结算价格分析者,有几个是可以完整掌握那一段的高低呢?从来就没有。如果谈到高低位,几乎都是事后套上去的检验,不是事先的说明,这个就说明波浪理论只能用在事后论证,无法当成实际操作应用。
真正影响市场变动的在于成交量,《麦氏理论》是全国唯一依据成交量分析的理论,所以可以从成交量的推演中找到时间周期的变化,但从来也都不能说对不对,或是准不准,只能说时间周期到了,再涨也要找卖点,或是下跌的时间周期结束了,再跌也要找买点,如此而已。
但本栏要说的是“任何创新低成交量就会再创新低价”,这个是成交量循环的必然关系,你可以不接受但常常在实盘的推演中就是如此告诉我们。因此今日第一个小时的成交量只有185亿元,仅仅比80个小时的成交量181元多一点点,说明只达到下跌趋势量的压力边缘,根本无法突破与挑战上方的量潮压力,这样也说明多方一点能耐也没有,根本就没有能力挑战上方的压力。
依据百分比倒求法计算如果185亿元成交量占今日成交量的35~36%比率,那么今日成交量大概就只有528~513亿元而已;如果是32~33比率,大概有578~560亿元成交量。因此当第二个及第三个小时的成交量依然萎缩时,也意谓第四个小时将发生杀盘,或是将指数压低的演变,等于上周五的收盘2306点根本顶不住,上周四的收盘2295点就会岌岌可危。
今天的状况已经发生,这样的演变在上周六在杭州的公开课程中已经告诉股民朋友,相信听过的股民可以事先的应用与判断,本栏不断强调,本周二就是一次关键的改变,今天出现了,说明“任何创新低成交量就会再创新低价”,这个理论再次验证。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后一篇:2012年0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