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量话点金】行情关键时刻的关键操作策略

(2012-05-28 09:22:03)
标签:

麦氏理论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纠结的行情走势让投资者进退两难,日渐低迷的成交量能也表明市场做多热情在迅速的消耗殆尽,正如在中午文章所谈到“在指数调整阶段,周线往往会以低点或者近低点做收”的状况一样,上证指数最终以接近全周低点报收,带长上影的小阴线也形成了周线三连阴走势。

在弱市格局之中,各种盛嚣尘上的“魔咒”一说还是给沉闷的市场带来些许娱乐氛围,例如说“五穷六绝七翻身”、“逢大赛事必跌”、“基金仓位八八魔咒”等, 在香港也有“传统”的“丁蟹效应”。当然如果把这些本就只具娱乐色彩的传闻当作一种短线操作规律,就难免有些贻笑大方了,回归到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从基 础的量价结构、量潮趋势演绎变动状况出发也许会能让我们更清晰、更客观的去看待这个市场。

相信对于长期坚持阅读我们分析文章的热心投资者来说,应该对当前行情走势不会觉得突兀和出乎意料,而在每天的“开盘论市”文章当中,都已经提前重点研判分 析了全天的指数走势状况,例如周一的开盘论市谈到“进入“扣高而助跌”的阶段啦!”,周二的“2370点以上顺势调节”, 周三的“中长期平衡改变后开始转弱助跌”,周四的“多空博弈进入关键的拉锯战”,周五的“多头会退守在2344点以下进行抗争”。

回看这一周的行情走势,大家也不妨结合这样一些分析文章对照指数运行状况做一个复盘,相信对于指数量价结构演绎波动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感触,而对于《麦氏理论》量潮趋势分析应用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今天指数尾盘仍然勉强维持在120天均价线之上,也许周末就会有很多分析文章去重点探讨半年线(120天均价线)的支撑作用,有心的股民朋友应该还会 记得,在上周二(5.15号)的“【财耕谈】跳空低开逼市场回撤”文章当中我们就已经在强调指出“当20、60天周期都进入扣高走低的格局中,那么就别试 图阻挡指数向120日均价线回档,而事实上120日均价线还在下跌途中,其实并不能寄望于120日均价线可以产生绝对效应,虽然指数是由120日均价线上 方向下回落。”

“所以短期来看,市场仍然面临比较复杂的结构变化,主要是体现出20、60日周期面临的转变,而尚未扭转120日均价线的跌势行为,如此通常都要选择避开 中短期结构的劣势,并观察更长周期的移动关系。在尚未确立120日均价线涨势之前,也未能重新恢复中短期涨势,那么这个阶段应该要选择回避市场在自我修复 过程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我们每天所面对的都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涨涨跌跌起伏动荡的盘面走势,但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合你自己的投资分析理论和操作模式才是关键。人云亦云的分析方法、操作模式最终只能是随波逐流而伤痕累累。
回到短线操作层面,根据不同类型的个股量潮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操作最为关键。在此我们依然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接下来将是个股严重分化所主导的盘势特征, 随着指数反弹走势的弱化,空头量潮趋势个股所累积的调整压力将会加速释放,股价节节败退也会在盘面当中有所体现。而与之对应的多头量潮趋势个股则会出现强 者恒强走独立性行情,快速缩量的过程也是我们短线主动性操作的重点方向。

http://imigu.com/assets/medias/000/006/130/f198368cd1f033b1276f91f6849ce412-original.jpg?1337936318



如何规避空头量潮趋势个股的加速调整风险,同时把握多头量潮趋势个股逢低吸纳机会?调仓换股的关键还是在于对个股量潮趋势的分析掌握之中,大家也不妨通过 上面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个股案例模型多加分析运用,更好的对自己手中持股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规避风险的同时把握市场短线机会!

感兴趣的投资者欢迎通过访问我们的【麦氏理论学习网】或者通过下方短信平台来进一步深入了解详情!

同时,在本周六(5.26号)上午11点新浪Show教育版VIP-网上学院(智多赢《麦氏理论》量潮趋势)免费教学课程当中,我们也将结合当前盘势特征进行以“2344点跌破后如何安排跌势中的操作策略?”为主题的详细分析说明,敬请关注!

1、2344点跌破以后指数会跌到哪里?
2、量潮进入跌势量的周期,时间循环在何时?
3、哪些个股适合做多?“四个条件”如何选股?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