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58之后让市场自然沉淀
(2012-05-17 13:06: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对于此次的下跌,市场的分歧比较大,尤其是联系到3月份的下跌,无论在量能潮的趋势发展关系上,还是在价格的变动格局中,都表现出市场比较复杂的情绪,特别是4月份的回升,区域量能反而是缩小的,5月份前后的上涨,20日均量线最高971亿元,而3月份前后在上行过程中已经把20日均量线推高到1067 亿元,这看起来不大的悬殊,却表现出明显后续推动力量的减弱,显然多方还是对3月份的高点心有芥蒂。【学习麦氏理论】
但从4月份的上涨和5月份下跌过程来看,成交量都是在呈萎缩状态,倘若这就把已经介入的筹码完全释放出去,显然是比较牵强的。而且在麦氏理论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只要是在长期跌势环境下,任何压缩量都会带来价格的下跌,而且创新低量还会再创新低价。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
依照目前的量能水平,坦言,就自1月份以来的量能潮发展,虽然还没有完全构成涨势量潮,但也不能单纯用跌势量潮来看待。特别是3月份和4月份的量能释放都超过了自去年9月份之后压缩量的低量水平,无论从时间跨距还是低量水平来看,都具备底部量完成后释放量攻坚的基础要件。
但这里面为何还会如此艰难而蹒跚呢?其实这主要还是在于客观结构所导致的弱化修整局面,无法在短时间内构成积极效应,就只能是选择沉淀量修整,自然产生较弱势氛围。而且在弱势跌宕过程中,会因为周期性变动关系带来市场的多变性,120日均价线至今尚未扭转其跌势行为,当60日周期涨势结束后自然因为长期跌势而牵制其上涨,此时一缩量盘整就会造成60日周期的盘跌,现在的局面完全如此。而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会牵涉到20日周期的走势,那么自然构成的跌势循环就会产生。
这样的格局在2005年低点出现之后,也有类似的状况。即便已经历过3个月周期的上涨,但是仍然不能够扭转120日周期的跌势,那么其后还是要屈服于长期趋势的制约,后面更是再经历一段沉淀量盘跌的过程,直到重新恢复60、20日周期涨势后,才确立长线趋势的扭转。
当前的局势,从周K线来看,就更加清晰长期趋势的制约,主要体现在48周均价线的压制,以及24周均价线的牵制。以当前移动关系来看,这一格局还是要向后推移至少2周后才可能会有所改变,而依照麦氏理论分析三部曲,虽然看起来危机重重,但这又恰会是产生无限的机遇,只是倘若应该有的整理和时间移动关系都无法辨别和区分,那么任何机会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就如同本栏早早说明5月8日之后的市场危机,只需要应用麦氏理论分析掌握20、60日周期的同步移动关系,认识其涨势周期的结束,那么就自然清楚这样的势态转变会对后续发展所构成的不利格局,那么会到今天还如此被动吗?倘若跌到这个份上才恍然大悟,那显然已经失去了一大截资金。
在股票投资上,一定要“先知先觉”,虽然不可能每一次都如愿,但就麦氏理论的分析来看,屡试不爽。昨天和一基金经理吃晚饭时,他告诉我最近通过麦氏理论分析,发现在转折点位上的分析,非常实用。这一次成功的逃脱5月9日的下跌。我还开玩笑的问他,“这里的下跌怕就是被你们砸出来的吧?”
什么时候是机会?如何掌握有利的机遇?显然绝对不是两眼一抹黑,随便抓一只,就能够给你带来收益,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球资本都在虎视眈眈中国的资本市场,索罗斯已经把亚洲的大本营搬到了香港,近日也在研究中国的上市公司,更多对冲基金都在试图借用稚嫩的中国资本市场大捞一把。倘若咱们还是那么幼稚的认为买一只股票放着就可以赚大钱,那么这会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至少在当前数年内都不容易看到。
所以要想做好股票投资,还是要能够学习并掌握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技能,否则难以避免会成为别人猎杀的炮灰。
回到指数的表现行为来看,注意市场所产生的跌宕区域和时间周期,从之前逐步撤回到2380、2359、2347点来看,最终都是要压低到120日均价线处,需要的不仅仅是量能的沉淀,而是在投资者内心的短暂平衡。倘若这可以获得120日均价线上涨来推动,那么这将会止跌回升,否则仍要注意其下跌行为所带来的牵制力,以及上方所面临的各周期压力。
让市场自然的回落,直到自然的止跌,再自然的回升,这里面有其自然的时间和自然的空间,其实在面对任何行情发展的时候,都需要能够用自然运行的概念来认识和对待市场的变化,不要用外在力量去试图扭转自然趋势的演变,十有九输。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对于此次的下跌,市场的分歧比较大,尤其是联系到3月份的下跌,无论在量能潮的趋势发展关系上,还是在价格的变动格局中,都表现出市场比较复杂的情绪,特别是4月份的回升,区域量能反而是缩小的,5月份前后的上涨,20日均量线最高971亿元,而3月份前后在上行过程中已经把20日均量线推高到1067 亿元,这看起来不大的悬殊,却表现出明显后续推动力量的减弱,显然多方还是对3月份的高点心有芥蒂。【学习麦氏理论】
但从4月份的上涨和5月份下跌过程来看,成交量都是在呈萎缩状态,倘若这就把已经介入的筹码完全释放出去,显然是比较牵强的。而且在麦氏理论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只要是在长期跌势环境下,任何压缩量都会带来价格的下跌,而且创新低量还会再创新低价。这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
依照目前的量能水平,坦言,就自1月份以来的量能潮发展,虽然还没有完全构成涨势量潮,但也不能单纯用跌势量潮来看待。特别是3月份和4月份的量能释放都超过了自去年9月份之后压缩量的低量水平,无论从时间跨距还是低量水平来看,都具备底部量完成后释放量攻坚的基础要件。
但这里面为何还会如此艰难而蹒跚呢?其实这主要还是在于客观结构所导致的弱化修整局面,无法在短时间内构成积极效应,就只能是选择沉淀量修整,自然产生较弱势氛围。而且在弱势跌宕过程中,会因为周期性变动关系带来市场的多变性,120日均价线至今尚未扭转其跌势行为,当60日周期涨势结束后自然因为长期跌势而牵制其上涨,此时一缩量盘整就会造成60日周期的盘跌,现在的局面完全如此。而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会牵涉到20日周期的走势,那么自然构成的跌势循环就会产生。
这样的格局在2005年低点出现之后,也有类似的状况。即便已经历过3个月周期的上涨,但是仍然不能够扭转120日周期的跌势,那么其后还是要屈服于长期趋势的制约,后面更是再经历一段沉淀量盘跌的过程,直到重新恢复60、20日周期涨势后,才确立长线趋势的扭转。
当前的局势,从周K线来看,就更加清晰长期趋势的制约,主要体现在48周均价线的压制,以及24周均价线的牵制。以当前移动关系来看,这一格局还是要向后推移至少2周后才可能会有所改变,而依照麦氏理论分析三部曲,虽然看起来危机重重,但这又恰会是产生无限的机遇,只是倘若应该有的整理和时间移动关系都无法辨别和区分,那么任何机会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就如同本栏早早说明5月8日之后的市场危机,只需要应用麦氏理论分析掌握20、60日周期的同步移动关系,认识其涨势周期的结束,那么就自然清楚这样的势态转变会对后续发展所构成的不利格局,那么会到今天还如此被动吗?倘若跌到这个份上才恍然大悟,那显然已经失去了一大截资金。
在股票投资上,一定要“先知先觉”,虽然不可能每一次都如愿,但就麦氏理论的分析来看,屡试不爽。昨天和一基金经理吃晚饭时,他告诉我最近通过麦氏理论分析,发现在转折点位上的分析,非常实用。这一次成功的逃脱5月9日的下跌。我还开玩笑的问他,“这里的下跌怕就是被你们砸出来的吧?”
什么时候是机会?如何掌握有利的机遇?显然绝对不是两眼一抹黑,随便抓一只,就能够给你带来收益,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球资本都在虎视眈眈中国的资本市场,索罗斯已经把亚洲的大本营搬到了香港,近日也在研究中国的上市公司,更多对冲基金都在试图借用稚嫩的中国资本市场大捞一把。倘若咱们还是那么幼稚的认为买一只股票放着就可以赚大钱,那么这会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至少在当前数年内都不容易看到。
所以要想做好股票投资,还是要能够学习并掌握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技能,否则难以避免会成为别人猎杀的炮灰。
回到指数的表现行为来看,注意市场所产生的跌宕区域和时间周期,从之前逐步撤回到2380、2359、2347点来看,最终都是要压低到120日均价线处,需要的不仅仅是量能的沉淀,而是在投资者内心的短暂平衡。倘若这可以获得120日均价线上涨来推动,那么这将会止跌回升,否则仍要注意其下跌行为所带来的牵制力,以及上方所面临的各周期压力。
让市场自然的回落,直到自然的止跌,再自然的回升,这里面有其自然的时间和自然的空间,其实在面对任何行情发展的时候,都需要能够用自然运行的概念来认识和对待市场的变化,不要用外在力量去试图扭转自然趋势的演变,十有九输。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后一篇:【量话点金】困兽之斗犹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