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量话点金】重视指标的特征与象征意义。

(2012-05-09 14:46:33)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在十大战法里头有一个“简易指标操作法”的应用,为什么称为“建议指标”呢?因为所有指标的设定几乎都是以价格为主的计算公式,然后将价格走势加权或是加上其他的关联数据后作为一个计算公式,依据公式的分布做出一个曲线,找寻曲线中的共同性与差异,然后加以应用论证,期待从中找到一些可以依循的操作模式。【学习麦氏理论】

类似这样的应用不管结果如何?基本上有几个条件,一是计算依据价格为主,就因为价格的关系,会因为价格的变动而产生差异化变动,例如价格涨跌幅过大产生差异,或是价格波动幅度不大产生不明显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一个时间周期的设定应用,所以会受制于原始设定公式的时间周期,所以难免会有短中长三个不同周期的差异变化,这些是了解与体验指标应用中很重要的因素。

一般状况下它会在一定的轨迹下波动,当然也可能会有瞬间变化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产生偏离现象,但这些都不属于常态状况,因为要回答的是在常态的情况下它的演变情况,如果出现非正常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不能轻易解读,或是根本就无法完整解读,最重要的是对这个关系的了解,如果不了解而仅仅用指标的形态判断涨跌,当然就容易走入误区。

第二点是所有的指标应用最重要的是使用者的解读,是采取形态的直接判断呢?或是事先推导应用?或是先了解指标的形成与结构判断?还是应用指标本身的特性与特质加以解读其区域形态的象征意义,然后再从这个象征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操作答案?这些是使用者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点是所有指标说明的是倾向性概率而已,即如果属于上涨它的倾向性如何?属于下跌又如何?但指标本身无法说明可以涨多快?涨多高?涨多久?这个倾向性说明的只是概率性问题而已,即类似这样的倾向偏向上涨的机率有多大而已。

基本上可以采取两个角度观察,一个是根据统计的比率,大致上每一个指标的成功率都可以高达60%以上,如果依照指标显示的统计操作通常会有这个比率,但重点在于操作的时机把握,只要稍微一个不留神机会降低成功率,所以扣除失误的概率后,很可能只有接近一半的机会而已,有时候还低于50%呢?用自己的体会、观感判断很多时候还不如丢筛子来得有效,这个就是人性心理问题啦!

二是从实际操作上最大的误区在于收盘后的指标倾向与盘中指标在变动时的倾向,这两个状况在应用时会有很大差异。即看到盘中带大量上涨后买入,往往都会形成追高,但这个大量拉高也可以在顷刻间转为下跌,这样指标有形成下跌破坏,这一来一往之间就会差距很远。更重要是指标本身可以因为连续大跌数日以后立即改变,例如10%的跌幅,明明看起来是属于涨势,但连续两根达到10%长黑重挫后,所以原来看起来是上涨的条件就被破坏,此时从涨变跌,形成的改变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遇到突如其来的利好或是利空,可以在当日开盘就涨停或是跌停,根本就让你措手不及,一日之间上下颠倒,如何破解呢?这个状况很多时候是指标应用上无法解释的,也是防不胜防的事,等于无解。

这样看来指标不是不能操作了吗?这也未必,它还是有其作用与意义,重点是看你如何使用而已?工具在手重点在使用,不是工具本身,而是使用者的心理状况及态度,这个才是重点。

本栏相信上面谈到的问题状况也许你已经遇过,也许未曾遇过,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么复杂,很可能会说:“不就是一个指标而已吗?怎么搞成如此复杂?”不是我要复杂,而是事实如此,只是很多人会大而化之的应用,然后就开始论斤道両,甚至于有人会设定某一种指标然后夸大起作用,也可以对外销售谈到会有如何的效益。如果真实状况真的这样,那么只要有人使用不都轻易发达了吗?事实上不可能呀!

多数的软件都会用回溯偶的方式统计,然后告诉你在那一个阶段中应用这个指标操作,你可以获致多少利润。理论上的应用是合理的,但在实务操作上是不可取的,市场会因为你的投入后从量增到价格波动形成质变,所以最后也就只能回到谈论比较的方式上,不能进入真正的操作应用。

有没有真实应用的价值与模式呢?有,等下一篇再说明,敬请收看。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