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893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三(4月11日)开盘论市: 多一点时间观察,不急于一时

(2012-04-11 12:53:21)
标签:

大势研判

个股

股票

麦氏理论

投资分析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估计今天市场对A股低开下跌的看法会归咎于欧美股市的下跌,当然欧债危机的担忧是一个理由,但对本栏来说如果不是A股自身的趋势问题绝对不会表现如此的弱势,更重要的是周二下午盘拉高的炒作对趋势的演变来看也是不合理的发展,因此就算没有欧美股市下跌的因素,A股也难以有机会再度拉高,只要针对20天周期的时间演变推导,应用《麦氏理论》中的扣减关系观察,基本上也可以掌握其运行规律,更重要的是在60天周期构成的“扣低而助涨”优势渐渐转弱后,多方实际上可以形成的有利发挥已经不多,一时的对抗难以持久,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趋势的演变与发展。【学习麦氏理论】

事实上,趋势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研判基础,但多数的股民非常在意一日之间的涨跌,如果当天对盘势的研判有所不同,就会认为判断是错的,问题是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可以在每一天都完整的预测涨跌,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观念犯了非常大的错误,因为当日行情的涨涨跌跌可以因为市场一点点消息而变化,但终究无法抵御长期趋势的方向,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原来的趋势发展,所以掌握趋势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操作根据,只有观念上确立后才不会犯大错,这个就是战略观。

还有一个必须要注意的是盘中的波动变化,总会因为看到上涨误以为真的上涨而追高,这个时候就会因为追高而买到高点;当然也会因为下跌而杀低,最后会杀在最低点。在每一次的上涨中最重要的不是第一次的拉高上涨,通常是第二次的拉高上涨才会产生误解,这个时候才会因为误以为上涨追高,主要就是因为已经等待了一段时间,发现上涨了,等不及而追高才会买在高位。倒过来看,下跌时通常也会在第二次下跌时卖在最低点,这个是心理情绪反应,这个关系与状况无法用技术分析说明,必须回归心理情绪谈论。

例如今日在中长期量潮形成持续上涨的阶段,尤其在进入低位“扣低而助涨”的基础上,多方还俱有最后一次反击拉高的动作,只是时间周期已经不利多方的如此反击,最多只能在时间关系系数内构成一定的优势反击,到了时间周期进入平衡点改变时,多方还是会构成力有所未逮而偏弱,这个部份时间周期会在周四完成,到了周五进入60天周期进入2285点的测试后,多方最后的一道防火墙将会面临最大考验。

从周线上推导可以清楚看到周三午盘后的演变,如果用上下午盘的成交量推导,等于必须持续的增量,重点是这个阶段即使放大量也会因为上方的压制,形成于事无补、无济于事的演变,最后还是要回到上方的压制为主。而时间周期推演不利多方,最多只有抗跌,还不至于会构成有力的反击与扭转。因此,这个时候形成的是针对2285点的测试,一旦这个点提早跌破就会构成体制的下杀与破坏,所以必须注意这个点位的最终变化。

从四个步骤推导,目前来自于10及20日均量线的压制无法形成有效的扭转与改变,那么10及20日均价线的压力也不可能就此改变,更不可能因此而出现急转弯,所以这个区域要构成放大量的推进而构成改变的可能性不高,此时的增量反而要留意因为“拉高不成反手下杀”的危机,等于多方只能涨不能跌,只能一昧的强攻上涨,根本不可以承受任何一次的下跌,点位平衡就在2285点,必须留意这个点位到了周四后的状况才是。

四个条件推导也说明多方虽有反击能力,但这个步骤的移动效率较低,来的虚,主要因素在“力度”不足以支持上涨的“高度”,所以多方没有足够的“强度”攻击,随时有上攻不成的遗憾。在个股上俱有完整四个条件优势者如美尔雅(600107)目前还有上涨优势,但绝对不能追高买入,因为追高是无利可图;如果动力源(600405)可以在这个时候表态拉高才是,因此也有相对的优势,不妨参考应用。

操作的战略与战术的应用才是最终的决胜关键,时间周期的应用更是决定战略的基础,在这个时机上的确不适合冒进,尤其到周四的平衡点改变之后,到底会构成如何的演变呢?目前还没有立即的答案,但的确构成一定的变化与变动,此时当然必须多一点“停、看、听”,在不明朗的情况下,或是有变数的基础下,资金投入的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思考,多一点时间观察,不急于一时。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