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潮才是上涨的硬道理。
(2012-03-10 23:37: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大家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我们先贤留给大家最好的资产,一句简单浅显一看就明白的语言,不必过多的装饰点缀,一听就明白的道理。用在股市,就是“量潮才是上涨的硬道理”。【麦氏理论学习与研究】
《麦氏理论》以量潮推动论述见长,尤其应用均量线的概念,先将时间周期分类,归化成长期、中长期与中短期三个时间周期,试图从这是个周期观察投资人的心理,依据这个关系应用到对量潮循环结构的变动,然后得出一个很简单的两句话:今日的大量是他日的量压,今日的小量是他日的助涨,只要依据这两句话的演变、演绎加以延伸,所有分析问题就一目了然、迎刃而解。
举例本栏谈到必须要出现120日均量线从高位压缩进入到0.4~0.382倍的比率幅度,才可以视为筹码的稳定,或是形成筹码有效的沉淀与锁定。通常它的时间周期需要经过第一个60天周期后,进入到第二个回合的60天,然后再到第三回合的60天。也等于今日120日均量线的第一次循环以后,比对成交量萎缩的程度,再观察期比率,只有均量线的时间周期与比率原则符合以后才可以认定压缩量,或是区域萎缩到低位、底部,或是极低量,也可以是地量。
用简单的说明就是进入“沉淀量”、“基础量”、“生存量”,此时就会今日市场自身的“自救”、“抵抗”、“反击”、“保卫战“。每一次的循环模式都是如此,没有一次例外,就算看起来一幅“惊慌失措”,几乎“永无止境”的跌势,在达到上述两个条件完整以后也会“戛然而止”,而且会形成开始的反击。
举例在去年4月6日出现120日均量线达到最高1577亿元以后开始下跌,从那一天开始对比扣减成交量正好进入10年10月8日的大量扣减区域,所以当这一天出现时就会产生“当时的大量”,造成“日后的量压”,这样等于告诉我们到了这一天以后,长期的均量线已经无法承受“大量”的压力,如此就完成“今日的大量是他日的量压”,此时就要注意最后一个量压的影响,及所可能产生的时间周期。
一般而言上涨的时间周期都会比较短,下跌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因为上涨的时候形成“赚钱效应”以后,因为赚到钱还要想在多赚一点,所以会“买进后再买进”,原来只想投入100万,在赚到15%以后胆子大了,会自问:“如果当时将所有资金投入不是赚更多吗?”此时眼看行情不错,所以会“看到势好以后马上将留存的资金投入”。这一投入又马上赚钱,想想实在不错,赚钱太简单了,如果还有资金大胆投入不是赚更多吗?
这个时候就会设法找资金投入,只要可以通过“借款”投入的渠道都会大胆应用,所以加大力度投入,此时已经超过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但因为赚钱效应冲淡了对风险的认识,以为只要赚到钱什么风险都可以规避。此时正好时间周期经过第一个20天后,再循环20天,第三个回合的20天胆子大了,加大投入通常都在60天之后,所以因为量变形成了质变,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但心理上还是期待“只要赚点钱就好”,偏偏这个时候已经不容易赚钱,形成的“养”之后到“套”的阶段,当进入再20天几乎已经进入困难阶段,到120天完成时也就到了“杀”的阶段,因此10年10月8日当时的“快速滚动大量”到11年4月6日120日均量线的最高1577亿元大量,就构成助跌的因子,造成后面的下跌,而且是延绵180天周期的下跌。
为何下跌会拉长呢?因为被“养套杀”后还是不死心,总希望会反弹,期待反弹,结果越跌越深,越套越深,最后就形成一步步的下跌,一环环的套牢,最后衍生成逼杀,时间周期拉长通常也会到180天。
对比1577亿元的比率降低到0.4倍是631亿元,0.382倍是602亿元,只要对照时间周期从11年4月7日开始到12月26日为止共计180天,也等于今日时间周期的完整。这个时候看看当时的120日均量线今日到743亿元,还是没有到631亿元的水平,所以还需要再压缩、挤泡沫,因此持续的压低就成为必然,而且那一个阶段正好进入高量区域的扣减后,加速下跌,形成更低的产生,此时就会进入60与20日均量线的压缩应用。
当时本栏也应运类似的状况加以说明,结果完整的解读了这一个阶段的见底,到今日的“大量上涨”,如今回头检视,正因为20日均量线扣减低位量,形成指数的助涨,也是60日均量线进入扣减低位量而造成上涨,更重要的是120日均量线也今日扣减低位量后上涨,如此形成了长周期均量线的涨势,也完成了“今日的今日的低量是他日的助涨”,构成了这个阶段的上扬。
那么这个阶段可以涨多久呢?从2月8日放大量开始之后的持续增量,最起码都有60天,也可以循环到120天,这个部份取决于后续“量潮比率”因素对应论证,因此形成了量潮的助涨,所有上涨原因都是因为量潮而来,所以说“量潮才是上涨的硬道理”。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