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2月13日)开盘论市:时间逼近,随时改变
(2011-12-13 11:57: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国际股市的上涨变化对A股市才会助益不大,但是只要任何一次下跌就会影响到A股市场的人气,尤其是从欧洲股市到美国股市,再到亚洲股市纷纷因为欧美股市的下跌而跟着下跌,这样的状况演变对这一刻的A股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原来就因为人气不足形成明显人气退潮,资金持续萎缩的趋势发展,因为这个消息的放大形成对A股一个明显的打击,预计更会抑制市场人气的加重恶化,如此的倾向形成一环扣一环的下压会造成多方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此的情况只有一个感受,A股恐怕不妙。
A股是不是真的如此不堪呢?是不是完全无能力对抗呢?显然目前从这个角度发展观察,A股也很难避开如此的趋势演变,原来的量潮趋势发展本来就非常不利于多头的趋向,尤其在《麦氏理论》的量潮分析中谈到的“五雷轰顶”的趋势演变,说明多方实在很难抵御如此的下跌,也因为这样的趋势演变告诉我们,只要无法增量就不可能加以化解上方的卖压,更因为股价的下跌会逼使原来上方形成的量压因为持续的缩量下跌,造成流动性不足形成更严重的再下跌,等于进一步恶化了原来已经初步稳定的趋势,造成了无可对抗的明显下跌,如此的演变等于说明跌势非常严重。
如果依照这样的趋势发展,形成一环又一环的下跌,是否代表多方就完全没有机会扭转改变了呢?任何的量潮趋势演变会有所谓的“暴大量而结束上涨”,也会因为“急速缩量后止住下跌”,因为实在跌得太多了,股价跌到市场无法承受阶段,最后就会出现一次明显的“再追杀”,这种所谓“再追杀”是因为原来就不想卖出但因为股价再度下跌,触动了最后的底线与防线,造成心理支撑点的崩溃,最后形成的再下跌很多时候是无法说得清楚,常常是“乱杀一通”,这样的因素就是不想再持有股票了,因为对股票已经不再抱有希望,这一刻的股民已经从灰心失望到最后一刻的绝望。
也因为绝望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会,因为该卖出的持股最后都被逼卖出,连原来不想卖出的持股也因为“二度下跌”而失去耐心纷纷卖出,所以这个时候就会自然形成所谓的“最后一跌”,因为最后一次的被逼杀低以后,多方已经到了“彻底崩溃”的阶段,等于多方已经“溃不成军”,再也没有能力去对抗下跌趋势的演变。这种状况已经到了最后底线破灭的时刻,此时就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变时刻,这样的变化不是大好就是大坏,总要有一个选择,需要选边站,最后的关头就在政策的适时调整与改变,也是股市变化中最重要的一刻。
通常会有所改变的要件一定在时间周期的变化,同时才会在量潮的增加中出现变化,如果要回到盘中的判断,很重要的一个根据与参考因素在于盘中第二及第三个小时的增量,只有持续的增量以后形成扭转才有能力形成一定的改变,如果第二及第三个小时无法增量,无法出现大于第一小时的增量,或是增量超过20日均量线的水平,那么这个阶段还是无法形成一次有效的突破。所以只要针对盘中的量潮增加后才可以进一步观察到市场的变化,因为市场都在期待目前缩量后的反击,来一次总反击,市场习惯说的“报复性上涨”的反击。
不是有没有可能反击的问题,反击大涨一定会发生,重点在于何时发动而已。如果多方在跌到一定的幅度以后再发动,那么多方必须在逼使认赔以后才反击,此时的反击上涨空间是跌出来的,对多方来说就算大涨也只是在跌势后形成的反击而已,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能在下跌后逼使成交量释放,然后加以化解释放出来的成交量,那么多方就有能力与机会构成一次成功的反击扭转,此时的变化优势另一种情景,代表多方形成的变动是另一个层面的改变。到底是那一种状况呢?在今明两天将出现类似的变动,简单的说“鹿死谁手马上要见分晓”了,请大家拭目以待。
这个阶段绝对不是指数点位会落在哪里的问题,而且如果真的要讨论这个问题一定会犯错,因为指数的涨跌已经不再重要,重点在于时间周期的演变及成交量何时出现增加?只有这两个问题处理以后,多方就有进一步条件形成有效的扭转与变化,除了这个没有其他机会。如何在这个阶段出现类似的条件改变了,说得直白一点还是需要政策的适时释放有利的信息,至少必须“稳定人心、信心”,而且相关的机构必须配合积极的护持股价的稳定与反击,如此就会形成持续有效的变动,除了这个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