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话点金】缩量后准备反击
(2011-11-08 13:44: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上午盘成交411亿元,成交量大幅度缩减,以第二个小时158亿元的交易量能来看,估计下午盘也不容易超过400亿元,那么全天还是可以控制量能维持在800亿元上下,这恰恰是本栏上周就特别强调的缩减格局。不过由于上周四大量扩增到1363亿元,虽然无法继续扩增更大的量能来推升指数,但是再缩量休整时,成交量也不容易马上缩减的很低,一般低至0.7倍的比率,在单位量上的萎缩已经是相当大的幅度了,不容易立即低过0.6倍的比率。
依照上面的比率计算,分别是954亿元和817亿元,如此比较上周五低至999亿元的量能水平,显然萎缩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这样的缩量也正好吻合了麦氏理论的统计分析。而周一将量能进一步压缩,已经低至788亿元,这从单位量来看,萎缩程度进一步加大,不过并不是隔天形成,所以通常这样的萎缩量就要转移到区域量潮里头来看待。
按照区域量潮计算,缩量一定是针对于前阶段的扩增量而言。如此以近日扩增量上涨的阶段来统计分析,将量能扩增超过800亿元以上并形成持续性扩增量的时段作为扩增量区域,是从10月25日开始,其后延续了9个交易日的增量。以此来计算,其日均量是963亿元,这个量能水平,一般会是常态下主动性缩量整固的参考基础,一般会按照0.7倍以下的比率缩减,倘若是在多头格局下,那么就可以因为如此缩量而产生反击。
对于当前的缩量行为,大家要能够以中短周期的行情来看待,如此就可以确立,是在保持中短期优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主动性休整格局。如此萎缩量的幅度就可以参照上述所说明的比率关系,按照963亿元的均值计算,即是674亿元,当能够看到单日交易量能出现这么低的交易量之后,那么通常隔天就会反击。
而对于当前的中短期结构特征,因为短期交易量较大,所以已经将20日均量线向上扩增推移到789亿元(11月7日收盘后的数据),而且可以继续保持20日均量线的低扣减行为,维持向上移动的势态。通常如此环境下,倘若因为快速压缩量低至仍然可以保持向上移动的20日均量线以下时,一般也会因为快速压缩量而产生反击。按照20日均量线的移动扣减关系,估计今天会向上移动到800亿元以上的水平量。
如此考虑周一已经低至788亿元,而上午盘也仅有411亿元的成交量能,如此则是有条件将全天的成交量控制在20日均量线之下,倘若这一格局出现,那么加之周一的缩量,通常不会超过3天萎缩量能,就可以产生反击,一般不会超过5个交易日,否则就会因为缩量时间过长,而延长修整周期,甚至扩延到10个交易日,但却会不利于修整后的再攻坚,因为会影响到20日周期的移动格局,进而对中短期的结构构成影响。
因此,就萎缩量的格局而言,在仍然可以保持中短期结构优势的基础上,倘若快速压缩量,满足一定的比率关系或者低至重要的均量线之下,就会产生再反击的行为。以价格体系来看,10、20日均价线还会继续同步向上移动,而且10日均价线已经向上交叉60日均价线,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此在确保短期优势的基础上,有条件保持指数稳定在60日均价线之上,这会对60日周期的改善有帮助。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也能够促成20日均价线向上交叉60日均价线,即时就能够看到10、20和60日均价线之间的三叉线,不过由于60日周期尚未扭转趋势,所以还会产生大震荡,在没有促使60日周期确立上涨之前,这样的交叉都不容易产生正面效应,所以还是只能跟踪观察。不过这些预期性变化,都能够对行情的发展产生正面作用,有助于整体结构的改善。
总结以上分析,基于中短期优势结构的缩量整固行为,随时都会因为缩量幅度过大而产生反击,特别是缩量调整过程中,不仅仅没有破坏中短期结构优势,反而可以增强其优势基础,那么所产生的反击力度也会很强。所以就连日来的缩量格局,反而要能够从量能增减行为上来研判,从区域量能潮上掌握有利的进出时机。如此,则显然要加大个股的选择,多做功课,选择那些已经确立多头,并大幅度缩量的个股,随时准备重拾升势。
比如文化传媒类股的大幅度缩量行为,那些前期上涨已经确立多头涨势的股票,经过修整后,通常都可以产生更大的上涨空间,这也是“十大战法”中的“老二主义”,就如同上午盘和大家说明的中昌海运(600242)在6、7月份的上涨过程,还有近日和大家说明的正和股份(600759),也都表现出这样的势头。经过过去两周的努力之后,这类个股已经比较多了,大家不妨多多选择,把握自己可以掌握的波段应用操作。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