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1月4日)开盘论市:2534~2612点区间来回反复震荡
(2011-11-04 11:01: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很快的一周又将结束,这一周的行情走势估计全市场都会得出一个共识,盘势开始倾向对多方有利。的确,从周四成交量增加到千三亿的水平后,已经可以感受到多方以增量突破上方压力的企图心,说明多方随时都有再度发力的策略应用与操作动作,尤其是多方在周四依然应用权重股、大盘股的优势突破2512点的重要平台压力,但市场并没有因为来到这个关口而出现犹豫不决,或是有所顾虑、担心不敢承接,相反的上证指数在第一个小时出现高达513亿元的大成交量以后,多方可以轻易的在第二及第三个小时采取缩量回调测试支撑的方式稳步修整,第四个小时拉高后回调进一步清洗浮筹,说明多方的文件操作态势。
也因为这个状况,多方在取得巨大优势下形成的反击,在接近2512点的平台压力后竟然可以如此轻松的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前进,说明多头的积极可为,当然也可以看得出多方的用心。不过有几个问题必须先厘清,一是在下跌时成交量萎缩到600亿元以下的水平,但在增量上涨过程中也就短短十个交易日,日成交量意见增加到1300亿元的水平之上,说明增量的速度还是比较快,从直观上感受等于说明多方迫不及待。其实有一个更重要的观点要注意,下跌时缩量等于吃不饱饿着肚子,但一转眼之间又因为增量过快吃撑了,从饥渴到过快进食,虽然还没达到“撑死”的阶段,但暴饮暴食总是不理后市稳定发展。
从20日均量线启动上涨,从原来的567亿元到周四已经增加到742亿元,增加的30%的量潮水平,等于在短短19个交易日增加了1.3倍的比率幅度,虽然还不能就此认定增量过快,但一旦达到783亿元的比率水平的确会造出一次很重要的大幅震荡与调整,而且这样的发展与演变常常会用“中长黑”的模式展现,即因为在瞬间过度看涨,在还没有回神之下已经到了“灯火阑珊处”,对一个稳定的行情发展的确是埋下一个很大的变数。不过多方也不是完全会失去控制,其中20与60日均量线形成“同步金叉”的形态说明多方还可以在中长期完成推动的基础上再度发力,说明中短期均量线向中长期阶段推进。
依据这个量潮演变说明多方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与主控权,说明目前是否要涨完全是多方说了算,空方根本找不到任何抑制上涨的理由,也没有任何量压可以抑制多方的上涨,这个部份说明多方掌握了绝对的优势,目前基本上已经达到“想如何涨就如何涨的地步”。简单的说多方可以将指数拉过60日间进行后一定会站稳守住,就算下一次跌破60日均价线也会立即反击,等于说明再度站上60日均价线上方已经不成问题,而且只要站上去超过8天,多方将会正式的扭转60日均价线的压力。更重要的是120日均量线也在增量后成功的跨越,说明下一步多方将轻松的挑战120日均价线,2600点空间随时可以轻易摘取。
等于多方在突破2512点平台压力以后打开了下一个空间,向下一个平台压力区挑战已经指日可待,可以直截了当的判断下一个平台压力就在8月25日的收盘2615点区域,这个点位没有不来的问题,只有何时到来的差别而已。以周线看,主要的平台压力一定是集中在2642点区域,也因为如此的设置以后,市场看空的比率会大幅度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看涨,这个时候看涨者会因为如此的涨势确立以后开始看好,估计市场将会喊出向2820点突破挑战的观点,甚至于这个时候也会有人大胆喊出3050点的目标。每一次的涨涨跌跌过程都是如此,跌的时候看得极坏,涨的时候看得极好,总是如此两极,这就是市场。
如果简单的用12周KD指标来推导,本栏要说的是从上周开始的上涨,如果已过去的演变说明,任何一次的涨势至少可以维持12周的涨势,即未来还有两个半月的时间周期涨势。但必须要注意的是从96、48、24周均价线的下跌趋势来看,其实没有这么好,而且每一次反击拉高都会遇到很重的卖压,而且卖压会随着上涨而渐渐增加,知道最后多方在运用成交量的滚动失手挫败以后才会开始转向,这是第一个状况演变;第二个状况是本轮属于长期趋势下跌的修正反弹而已,一般的反弹只有6周,即真正的优势时间周期只有一个月,就看多方如何利用最好的一个月周期发展啦!
回到日线的量潮推估,本栏要说的是就算反弹的时间周期只有6周,高度不容易越过2820点,但多方的抗跌性增强,未来还是会维持在第一的幅度区域形成来来回回的波动震荡,而且多方的涨涨跌跌会形成多次的反反复复,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等于从10月25日增量后最好的时间周期是20个交易日,即到11月21日都是属于多方持续反击的好时机,就算多方再度延续反击也只有再持续10个交易日到12月5日,之后将会出现大震荡的局面,到那个时候将会出现看好时下跌,看坏时上涨的反复走势,而且是眼看已经上涨,瞬间又转为下跌;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不利的变化,但顷刻间又化为乌有。
上述的状况是本栏从时间周期变化上加以推导,本栏的分析每一次都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先说明后续可能的演变,有两个可能状况,一是这样的说明最终的确如此,后续的变化与上面的描述没有太大的差异;第二种状况是出现其他意外改变了。通常第二种状况的可能性都比较低,如果本栏是以自己的好恶来分析判断就容易出现这个差错,不过从过去本栏以一个平常心的推动分析判断,基本上要犯错的可能性极低,剩下的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接受与相信者最后会验证证实,二是不信者依然不信,更多是看过了早就忘记,等到事实出现以后才猛然惊醒曾有一个人早已经说过了,但自己没有把握。
几乎每一次行情都是如此,有那一次不是这样呢?其实在10月10日当天本栏已经谈到量潮见底了,从本栏的标题设计中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可惜很多人还是不会留意,甚至于还有一些看不懂的股民提出批评,总有这些事发生,不管任何时刻一定有支持者,也一定有反对者,当然也有无意见者,永远都是如此,重点是:我写我的、你看你的,只要有人喜欢就好,不必在意是否有不喜欢的。其实不喜欢者还是看了,只是看了本栏的分析不是为了参考应用,而是为了评论,这个跟《目所履历》的推动分析判断已经无关,如何操作呢?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呀!送你一千万,千万要记得。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