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893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一(10月24日)开盘论市:继续等待,静观其变。

(2011-10-24 10:52: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虽然欧美股市在上周五的大涨激励了亚洲股市今天的高开,但A股是否可以因此而形成一次积极有效的反击呢?如果简单的从人气上可能得到的激励角度来谈,相信多数股民会认同A股应该会受到激励而上涨,这个想法很正常但必须回到A股的市场条件来观察与说明。其实所谓的市场状况说明的只有一个,即市场的人气倾向而已。不管是否出现任何一次良性影响或是负面影响,最后总归要反映在市场的参与状况,只要市场认同参与者众,那么市场人气渐渐恢复后成交意愿提高,成交量也会放大,这些都是可以论证说明的直接因素,如果不俱有这个条件那么即便国内外股市纷纷大涨也不见得A股必然会跟随上涨。

等于A股自身的问题才是最后影响市场最重要的关键因素,绝非受到国内外股市大涨的激励就可以成就A股的涨势,从这个角度可以很简单的观察到A股的实际状况,而所有的参与最终一定会反映在量与价上,因此从量与价的变化可以判读及认定市场是否俱有这样的反应,不管再好的消息因素,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投入股市,便纵有千百种理由,也不俱有立即反应涨势的必要与可能。近期A股的日成交量不断萎缩,持续萎缩时间拉长以后难免会形成类似“一潭死水”的境地,在动能不足下无法相信多方俱有随时反击或是上涨可能,这个才是关键。

等于多方的涨跌因素最终一定会反应在成交量上,如果成交量没有明显的增量行为,可以直接解读为市场根本不愿意投入,没有新资金的跟进;倘若日成交量持续萎缩,可以直接认定或是解释为资金退场,如此一来多方更没有反击的可能。到底哪一个状况才是最终的真实状况呢?市场会说明一切,量与价的表现就代表了一切,重点是:如何做出正确的解读与判断?这个才是重中之重,但也是最难以完整说明的状况,因为所有参与者都会试图提早解读市场现象,但从来就没有一种状况或是理论可以完整解答股市,所有的预判可以是对,也可能是错,这个就是股市吸引人的地方。

只有等到真正的答案揭晓以后才知道真实的结果,只要答案没有获得证实之前,任何一个说明都不能作为唯一的答案与标准。因为这个因素,所以股市的分析与判断就更俱悬念,所有分析者都意图解释它,但永远都没有人可以做到百分百的准确把握,几乎都是“人人有判断、个个没把握。”几乎都是说的人自己说而已,很难给出一个最贴近市场的事先预估。但话虽如此,市场还是有很多事先的推理论述,总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发表,当中一定有对的时候,也一定有错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例外,每一个理论都如此,《麦氏理论》也一样,只是理论的应用比较俱有科学性应用,准确度稍微高一点点而已。

一般股民习惯看价,所以价格的因素影响深远,因此很多分析者所用的分析系统几乎都在解释价格因素,但本栏的研究显示,真正主导价格的因素在成交量,成交量的多寡才是最终决定涨跌的因素,而成交量的演变俱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应用量潮的趋势加以演绎,可以得到更多明显的趋势观察,因此《麦氏理论》的任何分析都是从成交量开始着手,尤其是依据长期量潮为依归,研究发现量潮演变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增减变化”,常常是“今日的大量是他日的量压”,今日的任何一次大量经过一定周期循环以后会对后来的量产生一定的压力,即如果没有更大的量潮推动就难以化解前期的增量。

依据这个条件进行推导应用后才真正的发现市场的真正趋势所在,量潮才是一切的根本。正如本栏在三个月前一再强调必须运行到10月21日后才会出现量压减轻,例如从2月14日到4月25日的增量,必须等到这个阶段共计49个交易日的高量区扣减完成以后才有“量压减轻”的可能,如果时间周期的循环未完成,任何的上涨都是反弹,最后都无法有效化解当时形成的区域大量,说明与假设的是当时的高量潮区域形成的高位套牢必须经由一定的时间周期以后才可以冲淡影响或是加以化解,否则随时都会出现明显的增量压力,这些都是过去已经论证过的事实。

即4月25日这一天走完以后,日成交量的量压才会减缓,否则量潮随时都会造成价格涨不上去的最主要关键,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会一样,这个就是最好的演绎与说明。所以从今日4月26日后的扣减完成达到120天时间周期以后,量压的影响减弱降低,这个还需注意两个主要的部份,一是对比的扣减量,第二是对应量的比较。对比量可以看出今日面对量压的轻重,例如120天周期的对比扣减量今日要扣减的是1148亿元,这个日成交量对今天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大量,最重要的假设条件是:只要今日无法达到这个日成交量,那么120日均量线就会持续下移形成助跌压力,此时的任何上涨都是反弹。

如果要抑制那个阶段来自于时间周期的量压,必须达到对应量的水平,才可以至少解释多方在“时间循环上”已经达到抑制该段量压的卖出,至少抑制原来的讨论者的卖出。这是最主要的两个前提假设,如果不俱有这样的条件多方根本就不可能改变120天时间周期的变化。但也因为进入120天时间周期的因素,也可以说明最高量潮区域的扣减结束,接下来“每扣减一天量压就减少一天”,直到量压不俱备对长期120天时间周期的影响,此时多方就会出现开始俱有对抗性后的反击能力,这个时候才是压力减缓后俱有反击的时机。

依此推论上周五结束后,多方在高位形成的真正量压已经减轻,后面就看如何增量后加以化解,只要两个条件俱备多方就有能力克服量潮反压,第一个条件是增量,第二个条件是不能再缩量。如果增量那么多方将会加速克服与改变原来的量压,倘若再度缩量形成另一个阶段的“断层量”,那么多方会因此延后反击的的能力,如果再度持续的萎缩就会构成持续的量压,直到进入市场的“基础量”或是“基准量”,形成市场“最终生存的保卫战”,即日成交量形成“吃不饱、饿不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步,这个时候就有所谓“量潮见底”、“筹码沉淀”的完成阶段。

坦白说,这个阶段还是无法清楚的看到与感受到这样的状况,等于说明多方还没有达到最后阶段的“起死回生”地步,因此时间的延后或是拖延就成为必然的现象,至于会拖延多久呢?一般的状况是从最到位算起的20天周期,或是从区域形成修整20天周期后开始。当然也有40天周期的状况发生,到底属于那个一时间周期呢?这个部份不容易判断,只有从增量后改变才可以确认,或是从“第二度的长红大量”后才可能改变,否则还是一样的形成难以为继的状况演变。

依据上面的状况看今日的行情表现,基本上应该都是如此,是否有可能形成“谷底翻身”,形成一次强力的反击,或是市场习惯上称之为“报复性的反弹”呢?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清楚的感受到量潮已经俱有这样的优势条件,但从时间周期来看,本周二应该是一次表态的开始,只是将会进入每5天一变的循环,之后才会进入最终的反转或是区域修整的完成,这个部份还有待多方持续的发力才可以构成有效的实力展现,目前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没有,只有继续等待,静观其变。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