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0月21日)开盘论市: 等待多方的扭转反击。
(2011-10-21 10:50: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在三个月前本栏谈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今日的大量会造成他日的量压”即去年10月8日出现超级大量滚动后,会在运行120天周期后产生影响,所以从今年4月6日之后进入当时的高量区扣减后,开始进入一个“因为超级大量”后的持续量压,也造成后面的下跌。其次今年2月14日出现中大量推动上涨后形成的120天时间周期变化,到了8月5日后开始形成下跌,所以才会有8月8日的下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大量后构成的量压,也是这个阶段下跌的原因。
当指数下跌或个股股价下跌开始,从高位区域形成的大量造成后续的跌势后,当时那个区域形成的大量滚动,从后来股价的下跌变化观察,几乎已经形成或是进入赔钱的阶段变化。如果没有在高位卖出后不再操作,估计所有持股都是赔钱,等于不管那一个机构或是基金,不管是公募或是私募没有不赔钱的,散户当然也难逃赔钱命运。如果当时在高位已经卖出后不再操作,等于形成一定亏损后不再亏损,但如果持续持股那么如今的持股都是亏损。由此观察,这个状况形成了两个可能的发展模式,一个是持续认赔卖出,其次只有任其套牢也等于筹码锁定。
这个阶段会有谁持续认赔呢?从散户角度来看,如果这个阶段认赔等于在“低位割肉”,一市场的习惯来看,相当高比率的散户宁可套牢就不会止损,所以目前散户在没有认赔的情况下几乎是“动弹不得”。机构法人呢?他们有可能因为主管换人以后,持股的标准与选择改变,此时可能会造成部份筹码调整后的认赔。如果面对更多的赎回,那么基金公司也会在承受不住赎回压力下而卖出持股。此时可以开始感受到市场的“卖压氛围”,必须等到这股卖压化解后才有进一步稳定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市场俗称的“最后一跌”。
所谓“最后一跌”等于最后的一批套牢者开始认赔后形成筹码的再换手,同时也等于说明筹码换手后形成另一个吸筹后的稳定。是否会因为市场的再下跌形成后来的稳定呢?有两个关键要解读的是:一,从最高大量区域套牢后的逼杀,必须等到这个阶段走完后,才可以视为上方套牢筹码的卖出完整,依照时间周期形成的自然修整,才有可能进入筹码散发后的初步稳定。大盘指数如此,个股也一样,差别在于进入相对低位区域以后,大盘股、权重股会率先稳定,但前期个别主力介入的个股此时反而会形成不稳定的追杀,所以个股的补跌从这里开始。
从今年4月26日出现一次明显的“断层量”开始,因为缩量形成股价逐步下跌的状况,到周四持续了120个交易日,等于一个阶段时间周期120天的循环已经完成,此时将进入因为跌势时间周期运行后的改变。当然不代表一定会形成有效的扭转改变,因为这个阶段还是会延续原来的“扣减大量”的量压,尤其这个阶段的缩量,如果以对比量来看,还是高达千多亿元的扣减,以目前低于600亿元的水平量观察,多方还是无法抵御这个量压,所以量压造成的下跌还是会持续,不会因为进入低量以后就开始形成扭转反击。
这个时候必须出现增量达到对比量或是对应量的水平,如果达到对比量说明增量已经足以对抗及化解后续的量压;如果达到对应量水平等于可以形成一定程度抑制原来高位区域的卖压,这个就是最大的变化倾向,所以后续的增量行为才是最终判断市场是否可以扭转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条件。这个时候会进入第二个关键的变化影响,即如果没有形成有效的增量行为,不能出现再度萎缩量或是更低的断层量,只有这两个条件出现以后才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多方已经开始酝酿反击。
通常是,完成120天时间周期的演变后,上方量压已经获得一个时间周期的释放,即使要持续放量下跌几乎已经不可能,等于再度大量杀低的可能性降低,此时也可以轻易的造就多方的抗跌能力增强,即进入这个区域后会感受到“真的有跌不下去的现象”,而且常常会“一跌下去就开始反击”,也会形成“虽然反击幅度不算大但多次的来回波动已经形成”,这个时候也会进入所谓的“震荡打底”的阶段形态,等于“虽然不是底也离底部不远”,这个时候形成关键性的阶段,等于要从哪个角度看问题的关键时刻。
市场在这个时候机会会谈到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是否会有增量的产生?从《麦氏理论》的量潮时间周期统计,本栏要说的是:根本就不必担心增量的行为,因为时间周期到了就会形成自然的增量,等于从4月26日开始进入“断层量”的萎缩开始,到周四已经循环120天周期,接下来当然就会构成跌不下去后的反击,而且会形成一波强过一波的反击,等于时间就从10月21日开始。只是,这个时候必须要说明的是,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依然属于下跌,多方仅仅只是阶段性的抗跌性增强,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击动作,也不可能立即扭转原来的趋势。
但是,当多方的抗跌性增强持续20个交易日或是拉长到40个交易日,也会造成后来的再反击与上扬,而且到那个时候的爆发力会更厉害。很重要的一个状况是:多方进入这个阶段后会出席一次明显的步骤性调整,即经过120天时间周期后,多方会开始形成第一个阶段的初步性步骤调整。举例9月21日这一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日,这一天开始之后运行10天,创下新低后构成的变化,有两个时间的估算出席,一个是从9月21日开始计算,另一个是从这个时间后的计算,这两个时间关系是后续很重要的一个计算方式,也是扭转的开始。
本栏的分析概念与观点至始至终都是如此,不会因为看到那一天的行情变化就“依势解读”,而是经由一定的规律模式推导演算时间周期的结构,先从量潮的结构中观察,然后再回到价格的变化来看。如果对比第二个阶段的时间关系,显然下周二将是一次很重要的转变窗口,这个时候也是考验低位反击后的一些状况演变。更重要的是必须等到低位增量足以抗衡60日均量线,即对应量已经超过60日均量线长达8天,这个时候的指数也会轻易越过20日均价线后准备挑战60日均价线,此时就是多方成功扭转的信号,等于确立的低位的支撑。
请注意!本栏已经事先的将后续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发展模式先行说明了,如果你已经俱备对《麦氏理论》的了解,相信你会知道本栏上面说的推导状况;如果你有阅读但似乎看不懂,也不知道本栏在说啥?说明你对量潮的时间周期理解不够,只要针对这个部份加以认识,相信你也会有一样的观感。说真的,要在还没有发生的状况中事先推导估算真的很不容易,而且错误的机率是非常高,一般人都没有这个能力进行类似的推演,但本栏还是一如既往的应用这样的模式进行分析,没有其他想法,只是要告诉你《麦氏理论》的应用功能而已。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