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10月18日)开盘论市:抗跌能力增强,随时反击

(2011-10-18 10:09:45)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成交量才是一切的根本,只要无法出现明显增量,尽管指数已经可以越过20日均价线最后还是要失败。在过去本栏的分析中多次谈到,任何一次的行情演绎最后的根源一定在成交量,如果成交量无法形成有效的扭转发力,那么短时间的价格上涨也只是一时半刻的演变而已,这个时候很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股市的涨跌,尤其一些不利的信息往往都会刻意被放大,这个是市场的惯性心理,也是市场形成弱势情况下必然的变化,尤其近两天的缩量对多头来说就是一个很不好的启示,也是今日下跌的根由。

但是成交量的应用与判断绝对不是日成交量增减问题,必须依据趋势的发展状况加以推导应用,如此才可以更完整与准备的解读日成交量的变化。首先必须从量潮趋势的发展加以推导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120日均量线的周期演变,接下来回到60天的时间周期加以论证,最后才是20日均量线的应用。最准确的应用一定是在20日均量线上,只要针对这个部份加以演绎,基本上就可以掌握趋势的变,尤其是日成交量形成一定的萎缩以后,20日均量线进入与10日均量线一样的低位水平,也等于说明中期均量线依据压缩到短周期的基础,等于说明随时俱有反击的能力。

如果长周期的均量线水平也一样形成有效的压缩,例如120日均量线压缩到1000亿元以下,60日均量线压缩到800亿元以下,等于在历史的最高水平量1624亿元的0.618倍的基础,那么多空双方的争夺会因为缩量而进入相互拉扯的状况,目前就是这样的模式进行。因此,量潮的判断很重要的就是趋势的变化,接下来是增与减进入高低比率水平的阶段,第三个步骤是高位扣减完成后的演变,这个部份的要求更高,就如近期的状况主要就是逼使高位形成与累积的日成交量“出走”,顶不住亏损压力卖出就是卖压释放的阶段,目前的确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

所以说时间周期的演变是决定量潮最后演变的结果,等于中短周期均量线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的压缩,例如20日均量线的历史最高在2646亿元,如果以最高均量线对比600亿元的低位水平仅仅只有四分之一低而已,但以近期20日均量线进入跌势的最高位计算,1158亿元降低到一半就是579亿元,等于这个阶段萎缩到低位以后也应该要进行一次主要的反击。如果跌势持续,最后当然还要再度持续萎缩,知道进入1158亿元的0.382倍阶段。此时的判断就在于应用中短周期的对比观察,加上区域量里头的“隆起与断层量潮”对比,这样就可以找到多空之间的平衡关系。

依据目前的量潮状况推导,从去年10月8日增量之后的量潮滚动,第一个周期120天的完成在今年的4月1日,之后构成进入扣高后的助跌,最少的区域量潮扣减时间周期至少有38天的时间周期,这样的循环到5月30日形成初步的变,但此时就进入60天周期的扣减高峰,也是造成进一步调整改变的周期,尤其今年2月14日的另一个调整周期的发展与变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周期调整,这个时间周期到8月4日完成,之后造成再下跌,等于进入这个阶段的扣减需要47个交易日,今天正好进入时间周期的完成阶段。

此时有两种变化状况,一个是针对120天时间周期的修正调整,时间需要10.95天,之后才会完成120天时间周期的修整;另一个状况是扣减对比量的比较,等于从120日均量线的趋势量潮变化,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萎缩,前期的高量形成后来的量压,不断的修整调整,直到120日均量线进入一个相对低位的压缩阶段。困难的是:从来没有那一段行情可以清楚的说明一定会依照哪一种模式进行?也从来没有那一段行情的量压会压缩到哪一个水平?只有一个状况是明确与清楚的,即持续不断的压缩量持续的时间越长,未来的爆发力也会更惊人。

目前的阶段可以针对20日均量线说明压缩进入相对的低位水平,多方俱有随时反弹的条件,但如果持续萎缩等于再度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断层量,那么多方也可以因为再度萎缩量进入另一个阶段的低量而形成再度的压缩。这个部份在之前的分析中谈到,即只有再度的断层量形成再度的压缩逼迫以后才会构成多方构筑的压缩量失败,然后再进行调整。但这样的调整不管是后续的20天时间周期,或是最长不会超过40天时间周期也会构成一定的强力反击。即从今天开始算起的未来20个交易日及40个交易日,最差的状况下多方也要有一次强度与力度明显的反击。

估计市场这一刻又出现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了,看到下跌尤其是“再度下跌”内心的感受会比从2318点拉起来更难受,而且这一刻会有更多散户承受不了。原来跌到2318点还不会担心,反正已经死了这条心,但是因为政策释放利好后反击,拉起来再压一次,这次就会难受的承受不了,此时会构成再度逼杀的现象,这个时候也是一起下压释放后随时酝酿反击修正的开始。上述说明估计很多人很难接受与相信真的如此,只有等后面真正反击以后再给您解释,因为必须证实以后才说得清楚,在未证实以前也只是本栏的“嚷嚷”而已,等待验证吧!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