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技术底和政策底的配合
(2011-10-12 10:44: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周二冲高回落之后,会让投资者对于外在信息的影响降低,在接下来的行情发展过程中,还会有这样的动作出现,市场还需要通过不断的信息释放,以刺激投资者神经。从历史性的底部区域来看,通常都是政策底配合技术底,才能够真正完成有效的多空转变。
技术性的底部区域,依循麦氏理论分析,通常需要成交量的充分沉淀,并获得时间和空间的配合。以成交量的沉淀行为来看,最低量已经来到399亿元,创下过去两年以来的最低单日量能,同时持续近等量水平的扩展时间,也已经超过20个交易日,而且日均量已经低至500亿元水平,使得中短期区域量水平也低至过去两年以来的底部量水平区域。
从单日量和短期区域量水平来看,的确有逐步构筑底部量潮的条件,不过就沉淀的时间周期而言,还不够成熟,无法在当前近等量扩展情况下,促成更长量潮周期获得改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60、120日均量线仍然扣减高过当前量2倍以上的成交量能。
要想促使在当前低量潮水平下,就能够改善并扭转20、60、120日均量线的移动趋势,显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沉淀之后才可能会完成。不过任何一个阶段行情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多个周期同时获得扭转,一定是先由小到大,逐步改善,最终在较短周期的簇拥下,而使得更长周期同步扭转。
所以通常都是先促使20日周期实现空翻多的走势之后,才会逐步促成60日周期空翻多,然后才是120日周期。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相应的释放出成交量能,以促使并保持20、60日周期的扣减优势,如此就会因为短期结构的改善而创造有利的操作时机,所以一般情况下,底部完成之前,就应该已经是很热闹的景象了。
从多次较大底部区域的完成过程来看,始终是呈现出“量先价行”的规律,所以大家也可以通过先观察成交量的增减情况,再来判断是否要选择参与短期结构改善过程中的操作。从这个条件来看待,实际上就会变的简单许多,只要不强求自己买在最低点,只需要观察成交量的演变状况,倘若能够有效促成20日周期的改善甚至扭转上扬,那么就可以跟踪操作。只是这个时候还需要主动性的回避60日周期的阻碍,但此时已经会是比较热络的局面了,往往价格会随着量能的扩增,或止跌或回升,整个市场会呈现出“水涨船高”的势态。
成交量的演变大家可以通过麦氏理论的量能分析方法来解读,通常在底部量潮的构建过程中,缩量沉淀的时间周期跨距越长越好,而释放量的动作不要太快,能够维持在1.3倍以下的比率扩增会是比较健康的,不合适于超过1.6倍,否则必然会再压回修整,又要重新来过了。所以大家观察量能时,既要认识到缩量沉淀的必要性,也要能够明白再扩增量的幅度比率,初期不合适于大量反攻,否则将无功而返,还可能会产生更为不利的局势。
缩量沉淀的时间周期,是技术性底部区域的重要基础。然后就是价格的波动空间,一定需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才会产生物极必反、不破不立的反向行为。对于2011年的跌势行为,本栏在年初时就已经早早分析说明,会从今年4月份进入空头环境中,而且会逐步向下探低到2382点以下区域,市场比较习惯用2319点来作为主要的参考点,主要是过去两年以来的最低点。目前已经如期而至,经过半年之久的持续下跌,日盼夜盼、望眼欲穿的预期目标已经来到。从高低点的极端行为来看,这里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应当是有条件在这里组织一次有效的反击,即便不是多空行情的转变,也要在这里形成像样的反弹。
综合以上分析,需要大家能够对“量、价、空、时”,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变动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量能的大小和沉淀的时间周期,将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而价格的变动过程和空间的波动状况,又将会成为投资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向来“山脚下买股,不赚都难”。所以当从一个极端高点,跌回到一个极端低点之后,那么这个条件就会自然而然的衍生出来。将这四个元素放在一起分析观察,那么就会逐步捋清一些关系,依稀可以呈现出技术性底部区域的特征,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确认和完成。
当技术性底部区域完成之后,就会逐步出现政策性的引导,也就是大家比较习惯说的政策底,诸如汇金的增持行为,还会不断的释放出来,也应该还会有其他提振市场信心的信息释放,这些都需要在后面的行情中留意观察,再将之与技术底结合在一起,就会获得多空行情的有效转变时机了。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