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五(9月16日)开盘论市:趋势的酝酿周期未到

(2011-09-16 10:59: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看到很多昨日之前谈到的个股纷纷拉起来,一则以喜,因为已经提前告诉大家这里的反击动作与能力,如果依据之前谈到的状况进行事先的准备与投入,估计看到今日的盘势变化应该都会喜滋滋的;一则以忧,忧的是如果你没有适度的低位承接,估计今天看到如此的好行情,心情虽然为之振奋,但也感慨买不多或是还没有真正投入,有可能错过了这个阶段的反击,这样就可惜啦!其实,如果心境平稳者实在不必随股指的起伏而如此感受,只要依据自身的规划进行操作安排,你一定可以做到领先市场的操作,尤其《麦氏理论》谈到的量潮推演,已经证明它俱有领先的作用。

近日的行情演变,就因为担心有些股友误会了本栏的分析基础与模式,以为对本轮的回调已经看好了?其实不尽然如此,只是每一次的演变中的涨涨跌跌变动,尤其必然关联性,也有其偶然的发生状况,如何从必然的因素中加以应用,同时也可以在偶然的变故中应变自如,这个才是操作的根本。例如本栏在谈到长期趋势的变化,其中谈到120日均价线的演变,从过去的统计中说明,它至少必须降低到千亿元以下才有所谓见低的条件演变,如果连千亿元的条件都不俱备,如何可以期待成交量已经进入低位量潮呢?

所谓“千亿元”的起码标准是因为至少降低到这个水平以下才有见低量打底的可能状况或是要求,如果连这个条件都不俱备根本就不必见底。但这个千亿元不是一个绝对值,它只是过去中的一个统计条件说明而已,例如上证指数历史最高120日均量线在1624亿元,通常可以进行几个划分,如果要有效的上涨推动势必要超过这个水平量,一般在1.1比率之上时,涨势可以形成温和稳定的推动,这个时候的涨势属于初期的推动,可以视为初涨的模式状况,一般都比较温温吞吞的方式,就如不痛不痒的方式再进行,也属于蚕食鲸吞的模式,或是如履薄冰,这个阶段理论称之为“蓄量阶段”。

举例,每一个阶段中的高高低低均量线,例如上证指数120日均量线在4与6日进入本轮反弹最高量阶段,1577亿元(以宏汇软件为准)就是一个绝对的数字参考,当120日均量线下降到975亿元的阶段一定会产生一次反弹,而从最高到975亿元是总共会使用多少时间,也决定了反弹的时间关系,例如目前运行115天,通常在120天会达到类似的条件基础,那么反弹等于会有11天的时间周期;60日均量线在5月6日达到最高1488亿元后开始下降,当进入919亿元时也会形成一次反击,9月6日降低到920亿元,说明第二天开始反击,就是来自于60日均量线的基础。

但这个反击的有效时间周期在8天内,目前已经进行到7天,等于下周一之后它的影响与作用力就会降低。不管它产生如何的影响,还是在120日均量线的结构里头,因为长期趋势的影响还是没有改变,这个就是判断的基准与基础。最好的应用在于20天时间周期,例如在7月21日20日均量线达到1158亿元,从隔天开始算起至今40个交易日,进入715亿元也是反击上一个重要的时间周期,所以9月8日反击的时间到了,近几日的反击基本上就是这个条件产生,时间上有5个交易日,今日正好进入第5天,一般的状况下就是如此。

一定要注意的是,上述说明的三个状况属于长、中、短的时间周期演变,如果三个时间周期出现重叠,其影响力同时发挥,那么作用力就会大增,否则最后还是要回到“短依附中”、“中依附长”的原则,等于短期均量线的变化最后一定服膺于较长周期,而较长周期就会决定中短期的演变,这个原则是不会改变。如此看来因为长期的均量线基础还没有到,所以中短期的优势虽然有,但还是无法立即扭转改变,这个就是最重要的关键与条件,在应用时应该如此。

必须试图比较及将三个均量线的条件状况结合在一起后才有可能推演出真正影响行情的结构,最后再回到均价线上使用。如果认为这样太复杂,不好使用,也可以回到简单的判断上应用,即回到“三线鼎立”的结构推导应用,等于“当三条均量线都是下跌时,任何的上涨都是反弹”,“任何反弹都要站在卖出方”,“日成交量越大就越要卖出”。如果加上三条均价线,那么趋势的发展状况就更容易辨别,只要均量线及均价线的趋势都是下跌,等于趋势如此,一时之间不会改变,所以还是“看跌”,条件就是这样。

在趋势决定了最终的结果后,每一周进入周末收周线时,就必须回到周线来找答案,例如上证指数在周K线的基础条件下还是属于下跌,即使周K线以红K实体作收,因为是属于“跳空低开后收高”,没有越过上周的收盘,所以本周的指数还是下跌,这个时候的“周红K线”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与作用,它不代表抗跌而是“一时不跌”而已,最终结果还是要再下跌,因为回到周K线的均价线趋势基础判断,趋势还是明显下跌,所以可以在今日逆势拉高来收,但还是抵挡不住后续的再下跌,这个就是更大周期的趋势基础。

所以今日的盘势判断重点在先后向,只有从周线去找答案,才可以更完整解读今日的收盘。如果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你可以谈到国际股市纷纷大涨作为号召与说明,也可以谈到今日上涨家数大于下跌家数,说明对多方有利,也可以谈到缩量进入这样的条件应该俱有一定的优势等等。但这些都无法克服与改变原来趋势下跌的事实,等于多方还没有真正扭转与改变趋势的下跌,还需要更多的时间逐步的调整、修整与改变,不必以为国外股市转强A股就必须跟进强势,没有必然的道理。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