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8月18日)开盘论市:缩量跌破2592点再探低。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在昨日的推导分析中谈到,周三的下午盘一定要注意周线对本周行情的影响,因为周线的趋势下跌通常到了周三下午盘之后就会开始反应下跌的趋势发展,也许盘面上并没有看到什么足以造成下跌的条件,但最终还是下跌,这个就是趋势所形成的影响,回归到技术面引导盘面变化的关键时刻基本如此。对于多方来说如果要对抗这样的趋势压力只有一种选择,只能求稳定,因为如果采取逆势上攻容易折损,倘若刻意压低有深怕破坏了原来构筑的支撑,所以这样的两难情节最好的选择当然是以稳定为主。先求稳后将时间周期拉长才有助于后市的修整,这个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最好、唯一的选择。
多方在很多条件不足与不得已之下,周三选择了缩量来测试低位支撑,第一个动作当然就告诉我们这个区域并卖压不重,或是这个区域杀低的动作不强,但卖压不重或是杀低不强不代表就不会下跌,也可能因为下跌以后引发后面的追杀,或是突然间来一个利空造成市场疑虑而被迫追杀。即使这个时候出现利好,通常都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跌势中的利好常常会沦为出货的最佳时机。缩量也可以是低位承接降低或是减少,也说明区域换手不够积极,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如果承接力道不足就无法化解存在的或是潜在的卖压,至少抑制不住往后卖压的释放。
这样就构成了增量上涨不利在推动,下跌缩量不利低位支撑,那该怎么办呢?通常也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选择时间,一个是选择空间,上述说明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解读,如果从时间上来推导,等于说明只有将时间拉长,采取时间的治疗,慢慢淡化这个阶段下跌的影响力,然后再创造市场的认同基础,然后等待将市场的成本均值垫高,或是让市场认同目前的价值,如此就会开始出现所谓价值发现或是回归价值的观感,此时也会吸引原来场外资金的投入,或是业内人士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保卫战,也会呼吁政策的支撑,形成了舆论的力量造成初步的稳定。
几乎每次的低位或是底部都是这样而来,如果要急于求成通常都会欲速不达。如何可以确认是否已经进入相对的低位呢?很简单的一个因素就是看均量线的趋势发展。距离上一个低位时120、60、20日均量线分别降低到1000、800、600亿元以下的水平,那么如果依据区域条件对比,本论的下跌也应该要形成同一个类比,这样才有机会获得市场的认同。如果成交量无法形成如此的持续萎缩而试图在此区域反击,估计成功筑底或是被机构认定为底而强力反击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请看看去年9月30日之后的增量模式,基本上就是如此,那么经过一年的循环与滚动,重新回到这个阶段,是否会重新来过呢?
不过是推倒重来、重蹈覆辙,或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总之到了一个极度危险的阶段就会形成相对安全后的反击,这个时候就是盘势开始形成变化的时候。这种状况的演变在过去的量潮循环中一再的出现与发生,几乎已经形成市场自然的规律模型,只要依循这样的模型运行,几乎也可以轻易的掌握盘势的发展与动向。因此,依据这个条件与情况发展观察,说明周三的缩量就是一次再破底或是在创新低的征兆或是特征,在《麦氏理论》量潮统计中谈到,当下跌量潮趋势阶段出现缩量或是创新低量后就会有新低价,这个状况的发展与演变会在后市的变化中逐步证明,务必注意。
那么今天怎么看呢?上午盘就成为今日的关键,因为经过周三的下压之后,今日的上午盘等于是多方最后最有利的时机,过了今天的上午盘等于多方又再度失去了最好的机会,最后也只有接受再下跌的发展,尤其到周五,回归到周K线的收盘,等于2592点不会力守,这个时候又将会到周均价线的趋势演变中,等于回到均价线的趋势发展,此时均价线主导了涨跌变化,最后指数只有服从均价线的趋势形成逐步下跌后破低,基本上的演变会是如此,初步的推演也如此,所以势必要往这个角度观察。
在下跌趋势中的任何缩量对多方的操作一定不利,翻开过去的量潮趋势统计几乎都是如此,所以不能相信在这里会有例外,或是出现奇迹,一定要依循量潮的趋势发展去观察,这个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舍弃这样的观察而依循价格操作,只要应用“分析三部曲”进行推导,估计你也会说这是跌势呀!所以,当量与价都形成跌势的时候,怎么可以做多呢?大盘如此,个股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否会受到抑制?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必思考就知道的答案。
难免会有少数几只个股逆势发展,但这个毕竟是少数。本栏谈的是大盘趋势,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不同意见的观点会举出上涨的个股来反驳,这些讨论都是多余,只要在市场走过稍微有经验者都知道这个道理,不需要多加解释,每个观点都有其客观的事实,只要存乎于心就可以啦!跌势还在持续,收周线钱应该提高警觉小心。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