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8月16日)开盘论市: 周线平台压力在2642点。
(2011-08-16 10:37:43)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从上周五本栏一直谈到反弹进入2621~2626点就是一个压力区域带,《麦氏理论》称之为“平台压力”,那么周一指数已经来到这个区域,是否就一定会构成压力阻涨而涨不上去呢?事实上在技术分析的概念分析中,从来就没有所谓“绝对值”的观点看法,技术分析只能说从过去的归纳统计产生的倾向性说明,俱有这样的发展动向,多一些准备与留意,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在没有给出答案之前是谁都不知道,所以你可以选择在未达到2626点之前调节,也可以选择到了以后调节,当然也可以在突破站稳之后再调节,至于哪个才是最好?正确?根本没有答案。
市场的变动才是最后的结果与答案,在结果没有出现以前试图预测结果基本上可以是一个“愚蠢”的行为,但如果只是将这样的研究与归纳统计的倾向性作为一个参考,然后在进入相对危险区域时调节,基本上也是属于事先防范的操作模式,等于是事先的风险控管,防范于未然,至于最后的结果就交给市场,不必争辩对与错,主要在于自己的把握。而所谓平台压力带的概念,就好比台风圈一样,等于进入台风的外围半径,到底外围半径是否有危险?有时候很难说明因为它可以在瞬间出现大风大雨,但也会消失得很快;也可能根本就不会有影响。
这个观念是必要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最后真正的平台压力在那里?从来就没有那个理论可以预测到点位,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也不必去猜想。那么技术分析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主要就是事先防范于未然,重点在于告诉我们:前面会有一定的风险,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别冒险前进以防万一。如果这样的风险没有出现,等于如此的预防是多余了,但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损失,最多就少赚一些而已;如果真的遇到风险,因为你已经事先防范了,也可以避开可能造成的巨大亏损,这样不是更好吗?
所以任何的分析事实上就是从统计归纳中找到一个比较俱有意义上的操作应用,一个对自己可以长治久安的操作思路与方法,追求的是长期长效的应用与把握。这个状况就如在6月23日之前本栏一直谈到2774点就是一次平台压力,站在操作的安全性应该是“见压就调节”,结果从23日一直到30日才来到此点,隔日再修整,属于“接近时要不要调节的问题”,因为有人调节之后结果在7月4日突破了,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不快的看法谈到“2774点只有一天就突破,天天说调节结果天天上涨”。这样说话的确不公道,但公道自在人心,最后的结果出来后才是真正的答案。
当时谈到2774点时也补充说明这个点是5月23日当天的重挫,这一天前的收盘2858点就是一次很重要的压力参考,之前的修整震荡最低收盘就在5月12日的2844点,这样等于最大的平台压力还是没有突破越过,还是在这个区域里头震荡而已。等于本栏谈论的2774点是一个点的关系,但是关于“线”的问题就在均价线的配合应用,同时还要加上“面”的推导应用,因为从来就没有所谓“一个点就代表了一切”、“一个点决定一切”的概念,所以在阅读本栏的分析时必须要看清楚说明的基础,否则很容易造成误解。
其后本栏在7月18日时谈到如此的蓄量到滚量后要有一次“先突破后下跌”的状况演变,尤其从量潮基础推导会俱有这样的演变,但均价线本身属于下跌,加上指标的要件也是下跌,所以多方势必要采取“以量破价”后才可以改变,只要持续的增加推进就会持续的再上涨。不过即使拉高目的也是触及高位后反转,不属于突破后从此大涨不回的结构。所以当时谈到突破上涨的部份也说明其中隐含的危险,唯一的危险状况,结果最后没有上涨是直接缩量下跌,等于回到了最致命的部份,所以7月21日本栏立即回归到原来下跌的论述,但有一些不明白者认为一会看涨、一会看跌,这个就是不明白推导过程中的条件应用关系。
目前来到这个区域,一样的状况出现了,但这次的状况有别于上一次,因为本次的均价线压制力量更强于上一次,所以一样的平台压力在6月17日的2621点,最大的变动点在8月4日的2684点,上方平台压力最低收盘点在2678点,几乎可以直接认定这个区域的点位不会突破越过,而且目前仅仅越过10日均价线,还没有突破20日均价线,根本就不具备挑战20日均价线的实力,说明这个阶段中压力何其沉重,当然也就直接告诉我们随时会再回调,而且回探6月9日的最低收盘2526点,一样的分析模式一样的说明一样的应用,但不知道一样在看本栏分析的人是否是一样的心境呢?
每一次的推动分析基础都是如此,只要你明白本栏的应用与说明,即使本栏还没说,你应该也都知道了,因为这个就是“一个体系的分析模式”,等于“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呀!这样的模式不会随意更改,更不可能涨的时候说涨,跌的时候说跌,这个就是分析的“风格”与“体系”问题,对本栏的分析模式不了解者难免会看不懂。如果只是参考本栏的推动分析,估计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见,至于知不知道本栏的分析风格与体系已经不重要了,但绝对不能用“准不准”来看问题,因为从来就没有所以一定“准”的分析,一定要知道什么才是分析?分析不是给你答案,只是告诉你推理的倾向而已。
这一刻又再度进入关键时刻,关键时刻怎能不注意关系呢?关键时刻更要注意各种状况的演变与发展,如果你可以体会本栏的分析模式就会知道这样的分析精神。如果无法感受,只有自叹奈何呀!“更与何人说”呢?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