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三(7月13日)开盘论市:把握震荡中调节。

(2011-07-13 12:11:45)
标签:

杂谈

分类: 财经要闻
作者:亮话天窗:
昨日下午的港股出现今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主要是因为欧债危机扩延到意大利以后产生的反应,欧洲股市也因为这个消息出现明显的下跌,其中法国股市一度大跌超 过2%以上,但就在市场一片慌乱的时候,后来因为意大利国债顺利发行,其股市从盘中最低下跌近5%转为上涨,最终以高位作收,因此带动也激励了其他股市的 稳定及上扬,欧美股市走过了一次激烈波动的大震荡,是否可以认定已经度过了危机呢?或是因为这样的暂时稳定或反击就算化解危机呢?显然还是未定数。
从亚洲股市早上开盘状况观察,显然因为欧美股市的稳定也让亚洲股市可以高开,但对比昨日的跌幅,显然这样的上涨还是小巫见大巫,尤其是港股的变化更是相当 明显的跌势后的反弹,如何化解已经形成的弱势或是颓势呢?这个才是后面更重要的问题。如果从技术形态的观点来看,显然下跌趋势已经明显,那么目前的反弹最 后会衍生什么变化呢?这个部份才是我们要注意的影响变化,同时要注意国际黄金价格接近上一个高位,也说明不稳定的局势之下市场选择的必须工具,也是一次很 重要的一个考验因素。
上述这些因素估计一时之间也难以消弭,但已经形成或是完成一个很重要的状况是:如果依据技术形态观察欧美股市及亚洲股市,显然也陷入了技术面转弱或是下跌 的趋势发展,这样的结构状况对市场的确投下了很大的变数,连带的也会影响做多的意愿,这点势必要注意有关的变化。如果从A股市场的角度来看,本栏更愿意从 技术面的角度来剖析其中的因素与可能的变化,尤其是上证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在周线的基础与条件上产生的变化,而日线的指标结构,其中本栏习惯应用的 20KD及MACD指标已经出现回调的显示。
如果简单的依据《麦氏理论》四个条件的设定,这个阶段出现的技术面形态已经有所警示,说明回调的动作是明显的,只是在10日均价线今日因为“扣低而助涨” 的因素加上20日均价线还没有到扭转变化的阶段,所以还不能立即断定它有急速压低下跌的危机,不过时间的调整对整体结构来说已经渐渐倾向对多方较为不利的 发展,如果就指标的状况推演,显然回调测试2746点或是更低到2728点是可以预期,而且就因为缩量反弹所以估计反弹幅度也不大,同时上方的压力增强以 后产生的进一步压迫,这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倾向性发展。
对比昨日的下跌,今日多方还是有能力进行反击,主要在于中短期的上涨趋势并没有被破坏,同时本周五是股指期货到期日,当中自认会出现市场刻意炒作的迹象, 远的不说就以近期多方不断利用大盘股、权重股积极拉高的影响逼使短线持卖单者的止损回补,产生来回积极的波动操作,一路的逼空进入最后的到期日前夕,经过 昨日的急速压回,估计今日多方还是会再度利用这个优势刻意干扰指数意图影响期指的变化,这个才是盘面上观察的重点。因此,从今日开盘后三只保险股积极拉高 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一点动向与端倪,当然也要多留意它的变化。
以影响及操作动作能力来看,多方的确有能力将指数重新拉上周二的开盘点2754点,甚至于再越过10日军进行的2788点,这个操作手法也是合理的演变, 只是必须关注的是周二跌破反转点2776点之后,今日再度拉高回到这个点位,或是突破越过这个点位,从反转点(SAR)所显示的意义是拉高都应该先站在调 节一方,不能视为多方已经展现积极的反击能力所以可以再度肆无忌惮的发力,反而应该更加谨慎小心后续可能产生的各种演变,这样才可以更进一步的观察盘势的 变化。
此时将是一次很重要的选择问题,如果你说定了一个自己应用的操作模式与选择模式,请注意,一定要相信自己所选择与设定的模式,不要犹豫不决,不要随意变 动,更不要怀疑自己,因为这个阶段只有坚守原来的判断与设定才可能形成一次好的选择。如果变来变去也会意谓你的选择将会一错再错。回到日线的变化来看,真 正的转变在周四的下午盘,如果时间提早会到今日的下午盘才看得清楚,这一刻还是以稳健观察判断为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与选择。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 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 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