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7月5日)开盘论市: 震荡拉锯等待方向转变。
(2011-07-05 10:40: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当指数突破2774点的压力后越过2800点,是否说明多方已经开始形成一定向上发力的优势开始翻多了呢?这个部份在过去本栏的分析中谈到两个状况,第一是三年来的底部状况说明,即从08年9月16日之后的状况演变,形成1664点到2319点到目前的结构,形成低位逐步垫高的形态,渐渐出现一个稳定的上升结构;第二是在近期从周线的基础里头推导,谈到依据这样的条件基础至少在未来三到五周内还是属于适合多方上涨的条件,就算出现一次再度压低之后还是有机会重新拉起来。
市场现在开始出现一些观点上的分歧,从低位开始上涨以后,开始出现一股强力看涨做多的声音,认为低位已经完成开始上涨,而且强调下半年的行情会看好,所以认定A股的底部已经完成,接下来会开始形成大涨创新高,可以挑战3500点以上的论点。其次是认为实体经济的负面因素还没有改变,从四月的下跌因素还没有消失,此时立马看涨的确有危险,太多基本面不确定因素随时在变化,不仅在国内的经济变化,或是国外的经济、政治的变数等等,都可能造成很多不可测知的影响,尤其希腊债务危机是否已经化解,这些变数会冲击到未来的国际金融市场,一时也是众说纷纭。
即便是从技术面的观点角度分析,上证指数越过2774点站上2800点后接近60日均价线,沪深300指数顺利的越过了60日均价线,如果转成深证成指来看早已经越过120日均价线,说明它早已经形成强势的拉高突破,这个状况说明多方的确在某些条件上展现了一定的优势,那么到底应该依据那一个指数作为主要的依据呢?三大指数的时间周期都不一样,参与的成份与重要性也不同,那么会构成了哪一些演变呢?这些会在未来三到五周内出现的状况,也会是未来最大分化,对后续行情的动向影响深远。
这个状况牵涉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从三年周期的角度来看,的确已经出现低位逐步垫高的条件,或是从低位以后逐步拉高的状况,这个长期趋势条件的推导已经说明三年来的大底逐步完成,这个角度本栏已经说过很多次。回到周线观察,从去年11月完成的一个高点到今天4月份的高点形成的双头,到底这样的压低幅度到底有多大?幅度会多深?时间会多久?这些变数都是会对未来产生影响的变数。如果从均价线的压力观察,来自于与12周均价线的压力2801点形成一定的压制,加上25周均价线的2851点都是上方可能形成的变化。再看看七周前的长黑K线压力,其开盘点就在2853点,说明平台压力还是其中最大的压制。
显然告诉我们上方有压但底下有撑,重点在时间周期的问题,尤其未来三到五周是非常关键的时间周期,这个时间周期产生的影响会是第三季度中很重要的变化,对于多与空来说都俱有一定的可能性,相对指数而言在7月份之前要强势拉高还是不容易,但要出现较大幅度的压低也不容易,因此本月的行情应该属于在一定区间范围内来回的震荡波动,也创造了个股一定的操作空间,所以这个阶段大盘指数不应该过度期待,但将重点放在个股的操作与把握应该会更完整。
多数前期拉抬的个股在今日的表现还是相对比较强,有一些机构法人长期投入的个股往往在进入的季末是都会试图拉高股价,不管从解套的操作手法或是认定基本面的优势等等,都俱有个别的操作意义,这个时候的重点就在个股的操作把握,只有依据这样的方式进行才是最好的目前最好的操作。如果因为观看本栏的分析认为2774点有压,而在这个平台压力调节持股,结果指数拉高越过2774点以后是否就认定这样的观点错误了呢?如果对一个分析模式与体系是用这样的方式来看,说明对分析的作用出现了观念上的差异,本栏所谈的状况与概念仅仅是从趋势的角度看待,不代表市场必然依据本栏的观点产生变化,所以参考本栏的观点就好,别太在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