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五(6月17日)开盘论市:破线后会再下探低点。

(2011-06-17 10:30:08)
标签:

杂谈

分类: 市场解读

作者:亮话天窗:

估计今日市场将会把分析与观察的重点放在利率是否上调的问题上,各网络媒体纷纷打出这样的信息,“同业拆借利率飙升,央票发行利率上调”,预计市场的交易也会因为这个消息而保持观望,这样的氛围如果持续对股市本身的人气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股市最重要的就是参与的热络程度,如果市场的交易趋于平淡,再好的投入机会都难有起色,更重要的是预期心理的影响以后形成紧缩的心理,太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操作时多了一份谨慎与小心,此时的市场氛围自然会呈现偏冷的局面,对此区域的支撑相对不利。

“央行周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后,近两日市场上资金价格连日飙升。继周三银行间资金利率大涨之后,昨日Shi-bor继续全面上涨”。“但由于市场资金面的严重紧张,央行仍上调了央票发行利率。这是3月期央票利率连续9周持平后的首次上调。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继续上涨,其中7天期的拆借利率已经达到6.5494%的水平,14天期的拆借利率则已经超过7%,达到7.0381%。周三,受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消息的影响,银行间资金利率全线飙升,其中7天SHIBOR 大幅上涨了202.33个基点至6.1825%,当天最高水平一度触及到8%;隔夜Shibor 则上涨了50.36个基点”。

引述上面的一段文字,要提醒大家有关这个问题将成为未来数周对股市产生重大影响的基本面因素,是否预告加息将无法避免呢?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对股市的下跌将是雪上加霜,在原来已经创新低的基础上又面临这样的消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此的冲击之下难免会让投资人感受到不如归去的感慨,只要这样的氛围持续,那么目前的股市焉有不跌之理呢?其实股市最重要的是市场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信心问题,所有虚拟经济本来就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当市场信心与信任度降低以后,对整个市场来说就是一次严重的挑战。目前A股正处于风雨飘摇的阶段,绝对承受不了这样的连环打击。

从技术面观察来看今日一定要注意几个重要的关键状况:

1、 周K线的形成条件已经对多方不利,尤其是三周前的收盘2709.95点在上周跌破,周四又再度创新低,等于多方已经开始再度向下找寻市场的认同点,还在往下移动测试市场的认同以前,请勿轻易预测低点,因为任何的低位都可能出现;

2、 依据《麦氏理论》的推动分析判断,当上一个最低收盘2715点跌破以后,2661点会轻易被跌破,接下来自认就要回探去年9月21日的收盘2591.55点;

3、 当量潮趋势持续萎缩时,下跌的动作不止,此时最好的一个操作方式是等待缩量见底,即一定要进一步压缩日成交量降低到一个低位水平之后,加上时间周期已经完成循环的演变,这个时候才有初步稳定的产生。最好的根据一定要依照120日均量线作为研判基准,只要长期的量潮没有降低到对比上一个低位水平以前都不能视为低量的出现;

4、 今日因为有6月份股指期货的到期,到周四为止持仓量还有1.5万手,虽已经部份向7月份移转,但速度比较慢,而且这个持仓量已经是过去13此到期日之最,说明多空交战到这一刻都还在持仓等待,虽然期指已经创新低但持卖单者似乎占据不了便宜,彼此的拉锯还在持续,非得等到最后一天不可。更重要的是总持仓量高达4.2万手以上,在过去也很少出现如此大的总持仓量,如果以最高近5万手来估算,还有8千手的空间,等于还有20%的增仓变化。不过考虑到每一天收盘前一个小时就会降低日增仓量的数量,显然应该不会再扩大总持仓量才对,这个也是今日最大的影响所在;

5、 权重股、大盘股不涨,指数压根儿没有反击的可能,目前权重股实在看不出有拉高的继续,只有少数个别介入者在操作的行情,实在缺乏大面积的参与,所以人气不足是目前最大的隐忧。
  

观察上述几点状况后,基本上可以告诉我们,趋势的发展对多方不利,尤其面临周线收盘,只要多方没有掌握绝对的优势,要试图扭转趋势的下跌几乎不可能,最怕的是在前面三个小时持续不断的抗跌,但是到最后一个小时一败涂地,这样的影响会更深化下跌的趋势与颓势,那么下周对多方来说只有压力更大,没有任何减缓的可能,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避开任何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这个就是最好的选择。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