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向上处处是压力
(2011-06-08 10:19: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当然,根源问题还是在于出口贸易的困难,人民币过去一年以来累计升值幅度已经逐步吞噬掉诸多外向型企业的利润,加之国内贷款环境趋紧,已经影响到一些小企业的正常经营。此份通知的发出,有望短时间内缓解小企业的贷款问题,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从这份通知中,可以看到对小企业的宽松政策,但央行的货币政策仍然是趋紧的,周二高达1000多亿元的正回购操作,仅仅向市场投放了20亿元的1年期央票。而且自春节以来长江流域干旱造成物价上涨,近日突降暴雨,反倒成洪涝,又继续催生物价上涨。
从市场预估来看,对即将发布的5月份CPI的估值,都普遍高达5.5以上,升值也已经将6月份的CPI看高到6.0以上,如此高的CPI预估值,显 然是难以寄望于在货币政策上会有宽松,反而会继续提升对加息的预期。这些问题都将会在短时间内干扰和影响市场的发展,通常在跌势环境下,这些问题都容易被 放大,而成为搅拌市场的机器。
回到市场本身的条件来看,面对各周期的同步下跌行为,那么对于周二的作价高收,也难以构成多么强劲的持续推升格局,仍然会屈服于较长周期的阻碍和压制。从周二的收盘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压力应该集中在两个部分,一是K线结构,主要体现在5月23日的2774点。
二是正在向下移动的20日均价线,也已经逐步向下靠近2774点。从这两个条件上来看待,显然2774点区域会是当前条件下,不容易一次性越过的点位,而且通常会提前反应出来,特别是无法获得成交量推动的格局下,很容易再陷入缩量震荡的态势中。
从震荡行为来观察指数的变动,目前主要是基于10日周期的修整行为。在指数越过10日均价线作收之后,是否能够顺利扭转10日均价线上扬,也将会影响到指数能否向上推进触及20日均价线。
观察深圳成份指数,基本上没有多少悬念,此次反击行为应该是有条件与20日均价线亲密接触,沪深300指数也应该有这个能力。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上证 指数,从过去近两个月的变动过程来看,上证指数要偏弱许多。倘若就保守一点考量,操作上是可以基于深圳成份指数的结构变动来决定进出。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
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
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