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三叉助跌线”压向压制
(2011-04-28 11:00: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周三收低至2925点,已经低于过去20天以来的最低收盘2928点。这个行为的出现,基本上是告诉我们20日周期已经步入下跌趋势,那么就会同步于5、10日周期下跌,从而构成中短期结构的同步跌势格局。而且今天也正如本栏前几日所强调的,促成中短期结构的三叉助跌线形成。
10日均价线向下交叉20日均价线同步下跌,这个行为就会使得结构上的压制和助跌行为,不经过长达20个交易日以上的时间周期,都不容易化解或者改善。而“三叉助跌线”行为的出现,将会更进一步增进中短期结构的劣势。所以就结构而言,是不合适于寄望于这个位置能够促成指数有效向上反击并持续推升的。
关于“三叉助跌线”的技术性特征以及对行情的影响,熟悉麦氏理论的朋友应该都有所了解,特别是已经学习过十大战法的朋友,都要能够明白这一结构的出现会对我们的操作产生的利与弊。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结构上出现的这一特征,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力。
目前在上证指数出现的这一态势,就会增强压力和助跌的作用。这个部分本栏还会在十大战法的讲解中,作重点的说明,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特征,可以提前帮助我们研判短期内的市场涨跌行为,此次5中旬(5月14、15日)在广州举办的十大战法的现场讲解中,我们再做深入的探讨。欢迎大家参与现场的讨论,共同分享麦氏理论的研究成果。
从30分钟的交易来看,高开后没有急于上攻,这是好现象。早间分析中给大家探讨了缘何不合适急于拉升,必须要欲擒故纵,哪怕就是一次短暂的行为,都要有谋略,才会有架势,否则难以形成合力的作用来推动。所以当不合适于持续向上推进时,就回落至60日均价线处修整,然后再伺机出击,才会博得投资者的认可。
只不过即便如此,仍然是存在我们前面所说明的问题,客观结构注定了无法大有作为。不过30分钟内只交易了186亿元的成交量能,这在早间的交易中,还算是相对较低的,这儿仍然体现出压缩量能的格局,能够涨跌不惊,始终维持有序的量能扩展行为,这是一种比较积极的低量潮沉淀行为。
从成交量的增减格局来看,仍然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价格方面的劣汰会让很多投资者的心理面产生困扰,这也是正常的。其实就对行情的分析而言,持续关注麦氏理论分析的朋友,就应该清楚,“一切唯量是问”的原则,而之所以会对行情的变化显得无措,主要还是在于分析方法的问题。
麦氏理论从成交量入手分析,单纯从2011年以来的行情演变,无论是针对于2月中旬操作机会的研判,还是4月中旬的回落整固行为的说明,都恰到好处。麦氏理论一次次如此成功的捕捉到这样的阶段性行情的发展格局,都不仅仅是分析价格而获得,主要在于对成交量能的研究,通过成交量的周期性变动,获得每一次行情变动的脉络。那一次,这一次,还有后面的每一次。
“量先价而行”应该已经让每一位关注麦氏理论分析的朋友深有体会。但这里面的学问绝对不能简单的局限于表面的文字理解,还有很多状况的演变,比如压缩量后形成的低量反击行为,这又要怎么去掌握?希望我们能够通过现场的讲解,来共同研究与探讨这些问题,简单的文字表述仍然不能够周全,最怕是产生误解,就会适得其反了。
第一个小时的成交量是341亿元,继续保持相对较低的量能水平,指数的上涨主要在于权重、蓝筹类股的作价所促成,两桶油、金融(银行、保险、证券)等等个股的作价推动了指数的上涨,但是在推升的过程中仍然不能够释放量能,这就不会延续。然这样的上涨是在高开压回后的再反击行为,但是这仍然只能视为技术上的反应而已。操作上仍要能够留意诸多个股的跌停,以及涨少跌多局面的扩散。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