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亮话天窗
亮话天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977
  • 关注人气:1,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准备金率上调与行情发展分析

(2011-02-19 17:38:49)
标签:

股票

央行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调高利息仅时隔9天,这和去年11月份连续9天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货币政策运用的频度来看,这样的调控力度不能算不强,无论在时间周期上,还是在已经调整的幅度上,都已经创下历史之最。

对于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在可预期内,但是来的时间还是有点突然,因为从年后的各项数据来看,还不至于要必然下如此猛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直接冻结银行资金,这实际上是货币政策运用的最高手段。如此反复利用,显然已经足以表明央行对未来资金调控的决心和态度,不管是否是因为CPI居高不下,还是要控制流动性,这里面都有相当重要的内在因素逼使央行要如此出手。

其实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们就特别强调,央行在对待通胀上,会不折不扣的利用货币政策这一有力的工具来调控,当时就和大家说明央行的“方向很明确,态度很坚定”。从过去半年以来的动作观察,这也正好应验了我们的分析,特别是春节前后的加息举措,更是直接洞悉了央行的心窝。

以一年期存款利息来看,实际上此次上调利息会更加适合民心,但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因为一旦持续上调利息,那么就更加会让民众认为央行可以容忍CPI居高,那么如此反而会不利于调控物价,甚至还可能会继续推高CPI。所以反过来选择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许也可以从这一点解释得当。

不过这也未必就是直接原因,实际上从去年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量来看,今年2月和3月分别有3520亿元和6680亿元资金到期,规模较大,也需要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而在春节前后巨量热钱流入,虽无法考究,但是数额巨大,也已经引起央行的警惕,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警惕热钱借机流入而大肆炒作。加之上述公开市场的资金到期,一但涌入市场必然会带来较大冲击,所以提前反应,通过冻结资金的手段回笼,或者是勒住资金泛滥的有效途径。

当然,不管是什么原因致使央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继续动用强而有力的货币政策,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要予以认识,那就是央行对通胀、热钱等可能会冲击经济发展的导火线已经试图采取了围追堵截的方式来控制势态的蔓延。从虚拟经济而言,似乎对炒作不利,但是从整体经济发展而言,这或许又会是一种呵护。

所以在央行的货币政策上,我们要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一行为的必然和后续的影响。而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而言,显然将资金回收起来,就会减少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量,从而不利于股票的炒作。不过这一点也通常是会反映在长期市场变化上,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在2007年央行采取的持续货币调控手段,但直到年底才凸显出来,而其后才将高烧减退。

而对于此次调控政策而言,也可以将之起始于2010年,已经进入主动性的调控阶段,特别是进入去年底的调控时间间隔期缩短,如今延续到2011年初,就连下数到金牌,的确也应该要予以警惕,而且通常会有时间的累积作用,一旦这一行为继续蔓延,势必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而且在去年底,本栏也谈到,以2011年的CPI4%的控制目标来看,显然还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如此长时间的负利率时代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显然未来仍然需要面对再次上调利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那么从累积效应来看,起始于2010年的调控措施也该起到效应了,所以在接下来的投资活动中,也要对货币政策予以警惕。

以上是从基本面状况做了简要的阐述,而也因为政策变化难以琢磨,所以看看就罢。而依照技术条件来看,由于近日连续向上拓展,已经构建基本的优势结构,并且从作价过程来看,量价关系的演变都是有利于市场进一步改善,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通常也会一定程度上减弱此类货币政策对市场产生的冲击力。

而且以技术结构来看, 将指数推升到2900点处后,就缩量修整,同时有利于各周期的改善。依照过去3个月的整理平台来看,合理的整固行为,在量能萎缩局面下,也体现出参与者对这一区域的认可。而经过修整后,一方面获得中短期结构的支持,也扭转了中长期移动关系。在此基础上的货币政策,反而会使得短期内因为不会再出现政策调控措施,而有利于投资者短期内的作价。

虽然从长期角度而言,不能说“利空出尽就是利好”,但是从短周期上来看,的确是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就当前的技术结构来看待此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从短期内的优势基础来看待这样的调控措施,因为即便低开后,也不容易立马就破坏掉中短期结构,而经过联续压缩量修整后,或许反而可能会给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低开提供一次有效的反击基础。

当然,就长周期而言,大家也要能够认识到我们前面的分析和阐述,尽量能够周全考虑整个环境的演变和发展。即便短期内可能没有大碍,但是也要遵循技术条件的演变,量、价、空、时四个基本要素是我们做出正确评判的基础,无论何时,都要明白“趋势不可违”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