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氏理论》支撑点位设定思路

(2011-01-05 17:17:02)
标签:

股票

应该说,股票的分析本身就是建立在条件的改变,我的分析基本上谈的都是条件问题,很多相对条件的变化必须先了解以后才会知道最终的状况。更重要的是:我的分析模式从来不会给答案,因为真正的答案只有在答案出现才知道,所以我的分析偏重在趋势的说明,如果你看趋势就会发现这样的说明是最好的。因为市场经验告诉我,这样才是最真实的分析模式,不过更多人习惯看了一两句分析说法以后就认定就是这个意思,事实上很多都不是,结果呢?

例如这次的下跌,本栏最早谈到2738点一定会跌破,跌破就可以承接,当这点位到了你要不要承接就看你自己啦!本栏不会给你承接或是不承接的指示,更不会说这里买进就会赚钱,这些表达方式不会是本栏的风格。

2738点当天跌破以后收在2732点,是跌破120日均价线,成交量也出现急速萎缩。从成交量对比说明,当出现低量以后就会有低价,所以后续再度跌破2732点也都是合理正常,因为趋势本来就是如此呀!是否跌破120日均价线就会反弹呢?这个状况又是另一个模式的说明。

2738点是K线的判断,如果从周K线推导是2655点,用区域K线的推导实在2698点,所以这些点位都是很重要的应用关键,绝对不是因为看到下跌到2738点以后就看2655点,如果你是这样看本来的分析,说明对理论的不了解呀!

本栏看到的是:这个区域的反弹到底幅度有多大?后面还有多少风险性?这个才更为重要,是否要在这个区域抢反弹就看个人的观点,绝对不是你去抢反弹,然后再好从低位拉高,然后就认定本栏强调不要抢反弹是错的,因为低位的支撑也已经告诉你,如何把握要看自己,绝对不能在反弹上涨以后就认定自己没有买是因为“看了你的分析”,这样的观点是错的,因为谁都不可能影响谁?只有你自己影响你自己。

反弹是否会越过10日均价线,或是如这次反弹越过20日均价线,这个部份不容易认定,就如上周五年度收官最后收在2808点,这个状况对推导来说是无法说明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能力,而之前已经说过因为该周周一率先下跌调整,所以会造就后面的拉高,尤其从机构法人的操作思路来看,更会在最后两天放手一搏,这个观点本栏也谈到了。

从均价线的关系谈到要注意60日均价线的扣减影响,同时谈到在10月8日波段上涨拉高的气势对这一次上涨的影响,只要开始往高扣减,每一天的收盘就必须拉高,例如12月31日如果没有试图拉上越过2806点,到周一就会产生价格的压力,那么60日均价线就会下跌,因为它上涨了,所以延后了下跌。

也因为周一再度拉上2841点,所以也延后了下跌,这个下跌是指60日均价线下跌的影响,是否60日均价线下跌会产生立即的破坏呢?一定要注意,当它形成平衡点改变的时候,不仅仅是价的问题,其实量潮早就改变,只是量潮的量压还没有形成立即的破坏,但延后还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必须留意这个影响,所以到了周三势必要拉上2841点,如果不是,那么60日均价线就会开始下跌,今天的状况正好如此说明,等于直接证明60日均价线已经开始助跌了。

助跌以后会有什么影响呢?这个影响非常大,不仅对区域价格产生一定的压制,而且在周线上也会构成转变,这个才是关键,而且会加重上方的压力,等于这个阶段的反弹已经不可能越过或是突破60日均价线,更重要的是:当进入2971点的扣减时,通常也会出现一次大跌来回应。而60日均价线连续下跌7.75天之后也会加速下跌,这些都是后面要关注的地方。

在分析的角度上会说明上涨或是下跌、回调或是反弹都有本质上的差异,趋势看跌与看空本身也有本质上的不同,只要趋势下跌方向没有改变,任何反弹都要调节,这是趋势的掌握与操作的重点。

不是因为你买入就代表抄底成功,也不表示本栏没有建议抄底就错,这些都是观念的问题,如果简单的依照这样的状况决定对对错错,说明对麦氏理论不了解。

本栏建立的一个观点是:看清楚以后再说话,不过很多时候总会有人看不清楚,这个也难怪,因为观点、立场、价值观及利害因素不同当然不一样。

举例早上出门在小区门口亲眼目睹两部出租车“小擦撞”,实际上两车根本没有真正碰撞,但是两方下来后都指责对方错,都认为自己没有错,争论不休时我插话了。明明没有碰撞却如此争论,造成交通堵塞使到其他人无法走动,交警来会先开出造成堵塞的罚单。次两个人都有错,一个错误倒车,一个抢先越线超车,各打五十大板,谁能得利呢?大家都输呀!

最好的状况是:大家相互问好后看看没有什么差错,然后赶紧开离现场离开,大家都平安。想想看,很多时候不都是这样吗?总是先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一定先指责别人错误,或是谩骂、嘲笑、讥讽,刻意丑化他人,不经意之间就造成更大的误会,这个误会只因为没有去进一步了解他人的观点说法就开始评论或是批评,问题在哪里呢?还是自身的问题呀!

本栏的分析都是采取“平白直抒”的方式表达,甚至于刻意做到口语化,因为要写个大多数人看。只是当中有一些名词或是说明中没有次次说明,难免会有新人看不懂,或是一扫而过也不甚了解,造成的差错怎么怪别人呢?

【重要启事】: 应读者邀请,2011年1月8、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读友见面会,和您分享《麦氏理论》技术分析方法与应用,及2011年行情展望与第一季度投资策略报告。欢迎各地读友尤其是浙江地区的读友莅临参加、踊跃报名。

讲题:《麦氏理论》研讨会暨第一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会
主讲:曹伟(执业分析师) 地点:浙江.杭州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浣纱路17号,杭州香溢浣纱宾馆9楼会议厅.
时间:  1月8日13:00-16:00(免费入场)
             1月9日全天(十大战法专场)
咨询热线:020-375823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