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机构自救的行情结束了吗?

(2010-11-23 12:17:09)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在9月底之前本栏一再提到第三季度机构操盘的不顺遂,上半年的操作绩效太糟糕,眼看九月份即将结束,他们是否会放手一搏呢?当时本栏从成交量的演变及均价线的条件推导,谈到10月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反击关键,而在更早之前谈到的八月底九月初的稳定状况,后来也一一论证,说明市场的变化模式还是一个可以依循的规律。

十月份开始形成的强势大涨,尤其持续滚量的推进模式,根本就是机构的自救行动,因为如果他们不如此大干一场,那么今年铁定非常难看。以其持续低迷难堪不如联合拉抬做一把,更重要的一个思想,不仅是机构自救,更重要的是机构领导人的乌纱帽保卫战,他们一路来配合政策的需要推动了行情的变化,怎可能最后让他们沦落到如此不堪的低位呢?所以誓死保卫战一定会开始。

说真的,我也没有想到他们会采取如此的急行军方式直直的上攻,而且完全没有稳定安寨力堡的计划,完全采用强攻大涨的方式攻坚,形成一幅势不可挡、锐不可摧之势上冲,市场看到这样的气势与架势,尤其看到成交量滚滚而来,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大坝以后大水直冲,似乎这样就可以形成有效的攻坚。

的确,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了阵阵的惊奇,成交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放大,形成难以形容的区域增量,以为这样就可以冲关,也因为这样的滚量,市场绝大多数的分析已经认定这个行情非得上冲3478点以上不可,甚至于已经看到4000点,理由是:因为成交量放大。

偏偏就是因为成交量来得太急、太快,形成了大水冲倒龙王庙,也构成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来极其好的增量,因为瞬间在短周期内增速太快,形成了绝对的变化,从原来应该有的“增量的质变”,形成“暴量后的量变”,此时反而潜伏着无比、无穷、巨大的危险,这个也就是后来急速下跌的原因。

本栏从成交量的角度分析,很早就看穿了这个戏码,也看出了其中的变故,所以在不断的滚量过程中不断的提出警示,尤其在20日均量线超过2210亿元的历史大成交量以后,本栏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变数,即这一天之后的4.45天就是一次变化,时间就在11月8日的上午盘,果不其然真的如此,从目前回头去看,已经一一检验实现了。

从上涨进入超高成交量以后,市场一路看好,咸认这个成交量就是推升助涨最好的一个说明,但是本栏一路来提出量潮的危险讯号与过程,完全证明了市场还是市场,市场本身就有一定的饱和量,当达到这个量潮基准以后,再好的量潮都会构成危险,就如决堤的量潮导演了后来的重挫。

回头检视,真是不甚唏嘘,问题是:机构自救结束了吗?肯定没有;那么这样下跌它们得利了吗?也没有呀!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总是愁煞愁的是更多愁,原来希望一拉高后可以顺势将净值拉高,今年至少不会太难看,但是还来不及调节,转眼之间股价已经回到“解放前”,这样如何是好呢?当然不好,所以下跌就会再度缩量,缩到“解放前”的成交量,缩到9月30日之前的成交量,如此而已呀!

今日,指数又来到2806点,而且已经跌破创新低,机构自救失败,是引发更大的危机呢?还是再来一次自救?是期望政策配合一下,至少让机构在年度的报表上更好看呢?还是就任由它们自生自灭呢?这个真是两难呀!因为顺得了机构就顾不得通货膨胀,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就不能在意汇率,如果要稳定汇率又不能维持成长率,那么该怎么办呢?总会牺牲一方,牺牲什么呢?聪明的你应该会知道。

机构自救证明失败,还会再来吗?会,一定会,还有一次,这次之后就到年底,而且是“明年见”啦!

注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