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耕谈】量能增减说明与操作准备
(2010-11-03 11:42:24)
标签:
股票 |
作者:亮话天窗
成交量开始收缩,第一个小时交易776亿元,同比缩减15%,成交量的萎缩在修整行情中是必不可少的过程,除非这里接下来不想再上涨,步入跌势估计会伴随着成交量放大形式的下跌格局。不过坦言,到底是量大还是量小,仅仅凭借这区区一个小时的交易量就来断定,显然也不是合理。即便放在单位量里面,也高出近期水平量,倘若不是因为第一个小时的缘故,显然会是偏大的。而以区域量来看,平均日量都在2500亿元以上,上下波动了300-500亿元,有时候都看不出来,所以大小量能的研判,都需要经过持续的观察和分析。
而由于近日持续的高位震荡行为,实际上在波动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价格隐患要远远高过成交量的增减行为,当然这两者之间一定要分个悬殊,必然会是争的面红耳赤的,没有这个必要。而当务之急,当要能够依照平均量水平,以及客观的指数结构特征,来制定适宜自己的操作策略。
通常情况下,往往容易产生变数的时候,就是在多空双方分歧加大的阶段,现在也正是如此,上窜下跳之间可以感受到一点点情绪化的反应开始萌生出来,只是这还是可以接受的情况,特别是周二的盘中表现的十分可爱,在推升指数的过程中,成交量并没有释放更大,这还不止,更有意思的是在下午盘拉升时不增反减,而且更好玩的是第四个小时的成交量居然比第三个小时低了140亿元,这是相当少见的行为,不管是在多头格局下还是在空头环境下,都不容易看到如此倒挂的行为。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可想而知,量价关系的不正常局面出现了,而且是在涨升乏力的时候,连续调整两周以来的基础下形成,那么这样的局面往往都会偏向于“先跌后涨”,一般不容易再立马扩增量推升,特别是在面临上方具有绝对性阻碍的格局下,更应该是要先压回修整,经过整理重新酝酿后再出发,会轻松又愉快,不要一直拖着疲惫的身子前行,坚持不了多久的。
其实从成交量的变化过程来看,上午盘也同样表露出这样的特征,10点钟之后的回升也并未获得量能的支持,即便回档后再反升也还是如此,显然这和之前的积极涨势产生较大的差异性表现。大家也要能够从这个现象中窥探出隐藏在背后的本质因素。不过也因为此,告诉我们再度向下杀跌的筹码并不多,从下跌时缩量也可以足以凸显出这一格局。而且即便第二个小时进入绝对的缩量行为,上涨变的更加不容易,但是却可以有效的控制住成交量的扩增,而有效的缩量又反过来压缩指数的调整的空间,从而进一步促成指数产生区间行为的震荡,如此又会创造更多的交易几乎。其实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我们在观察行情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细分各个条件的变动。如此来看,我们也就能够据以此来设定自己的操作策略。从技术性的修整到长线行情的布局,这往往都能够产生相当好的效益,在每一次较大波段行情的交易过程中,反复证明了大部分获利幅度较大的投资,都是较长周期的持股交易。从7月份所展开的上涨格局,延续到第四季度,一路坚持下来,投资收益是相当可观的。
所以,倘若面对未来一段较长时间的多头格局,那么可操作的时间同样可以拉长,不过这绝对不是随便的买一只放着就必然会上涨,这和投资是两码事,不能仅仅靠运气,和买彩票是不同的,一定要有一套行之有效,又能够让自己信赖的分析和交易模式。希望本周末(11月7日)在广州进行的《麦氏理论》强化训练,能够帮助现场的朋友建立起来自己的分析体系。
今天是周三啦,在关注周二大震荡的延伸发展时,也要依照行情变化的特点准备好下半周的交易策略,乃至延长趋势来看待未来可交易的方式。涨停的和没有涨停的,上涨的和没有上涨的,到底区别在哪里?但愿《麦氏理论》已经帮助大家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