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线2870点进入大震荡

(2010-10-13 14:10:31)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如果以周均价线的变化推导,《麦氏理论》在周均价线上的设定依据6、12、24、48、96、144等均价线为基础,处理6及12周的应用外,之后的也可以设定为50、100、150周均价线使用,所以本栏会依据这样的条件加以推导说明在周K线上的一些排列组合问题。

从周线中短期变化来看,毫无疑问的是6及12周均价线依据形成助涨趋势,尤其在9月20及21日两天形成的该周K线,当时收盘在2591点,正好在12周线的2594点下方,但因为12周均价线是属于扣减低位的助涨态势,所以最后形成了有效的推动后造成指数上扬。

同个时候对比周K线是7月19日该周收盘2572点的支撑,在9月20日最低点2573正好就在这个点位上方。如果对比日均价线,等于60日均价线的支撑,当时的60日均价线就在2580点,这个状况符合了本栏当时说明的两个状况:一、60日均量线上涨会形成60日均价线的支撑,所以60日均价线会有支撑,破容易跌破后就倒地不起,即使跌破之后也会再度拉起来,后来依据证明。

第二个状况正好在压回时缩量,当时本栏谈到在涨势量潮阶段形成压回缩量,尤其是急速缩量就会造成有效的支撑,当时连续缩量三天后构成的反击也证明这个量潮应用的判断正确。更重要的是20日的时候就告诉大家缩量通常不会超过5个交易日,当连续缩量之后就会造成后续再开盘是的高开高走再走高的局面,之后的状况也证明。

不过在7月29日的压回修整,本栏还是维持量潮没有扩增放大,所以还不会因为压回缩量修整后就喷出大涨,不过在9月30日的上涨的确给多头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尽管当时的日成交量仅仅维持在60日均量线的水平,但是因为这样的拉高之后也给多方制造了很好的反攻动作,所以形成了休假后多方大胆尝试反击而成功扭转了低量的困境,直到周一出现高达2534亿元的大量(以宏汇软件为准),这个动作说明了量潮的改变,也为多头的上攻说明了后续的动能充足,当然也必须改变原来不看好的观点。

但是这样的上涨或是发力不代表真的就此走高,或是再也不回头,目前指数的上涨已经脱离6周均价线太大,说明短期创造的报酬率太高,同时指数的拉高已经拉到48周线的2859点,向左边周K线平台压力对比,2870点也有一定的压力,加上3那些在2897点,显然说明这个区域如果真的要持续的强攻会不断的面临卖压的释放,如此对多方的再上攻还是会构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依据长线长线的影响关系推导,显然这个区域构成的震荡是免不了的,不能一厢情愿的期待一路的飚高,尤其在放出超大量之后,必须祷告后续还能不断的增量推进,否则也会面临一定的困难,最怕是震荡拉长时间周期之后发现,多头不仅无法化解原来上方的卖压,反而形成性的套牢,这个状况反而构成进一步的高位压低动作,这种状况造成的困扰会更麻烦。

多方的确因为低位的支撑而上扬,更重要的是在16周前即6月底当时下跌的状况,本栏应用96周线(2年线)说明它俱有一定的拉升能力,不容易因为短时间的跌破或是下跌就结束,会因为它的拉升而形成助涨。从三周前多方始终围绕在96周线下方来回的波动,在2688点下方游走长达10周,始终是攻上去以后又失败的跌回来,但是这一次成功的站稳在96周均价线上,说明这个均价线还是俱有一定的支撑能力。

只要你还记得过去本栏分析的说明,就一定会记得本栏谈到未来24周具有在96周均价线区域来回震荡的动作,目前已经经过15周,还有9周时间,来来回回震荡的变化会持续,但因为近期拉高之后,多方垫高了基础,等于再拉高的动作已经出现,回到09年6月1日的点位上,说明又回到权重股中三只银行股及三只保险股支撑的点位,或是中金公司介入时的成本区,结果大致上都是如此。

机构净值保卫战已经提早发动,这一波来得又急又快,他们所为何事呢?不仅是为了公司净值的保卫战,也是为了自己乌纱帽的保卫战,只是最后的结果如何?到底有多少人可以真的保住乌纱帽呢?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知道的是:只要上涨一切都好谈,如果不涨还跌那肯定不好。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