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二(10月12日)开盘论市:注意超大量之后的循环影响

(2010-10-12 10:39:03)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依据周一日成交量暴增的状况与条件推导,同时因为连续上涨两天的走势,加上“央行提高六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难免会影响到今日的开盘,所以指数低开从市场的操作心理与情绪上来看都是合理的现象,重点是:市场的热度与人气是否会因此而被浇息呢?行情是否会因为这样产生一次致命性打击戛然而止呢?从过去的市场经验来演绎解读,可以假设几个可能的状况,至于最后会倾向那一个状况呢?就看市场后续的发展。

第一个一定是看市场的量潮演变,有两个状况非常重要,一是对比在过去同样水平量潮出现时市场最容易出现的状况,例如最近的一个大量发生在09年12月4日的2574亿元,当时的指数在3317点,它与目前指数在2800点之间有什么差异?这个距离与量潮的对比说明什么?的确应该非常关注与留意后续可能的发展倾向。同一个阶段可以观察09年11月24日出现2907亿元之后的市场状况,尤其后续的发展与下跌根由,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一些蛛丝马迹,从当中找寻对我们有利的操作启发。

如果再往前查找,09年7月29日当时出现2969亿元,指数收盘3266点的状况对比,显然大量之后出现的反向下跌,对多方来说没有什么好处呀!如果再往前看,已经直接回到07年5月30日当时的2712亿元可以对比,最重要的启发告诉我们,超大量的出现尤其超过2500亿元以上的量潮几乎不多见,而且看到这么庞大的成交量之后基本上市场都没有再上涨,是否这次会是例外呢?或是有可能走出其他不同之处?这个状况说明的是历史教训呢?还是有新的状况发生?的确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如果阶段是成本垫高后的拉抬,那么这个基础形成的成交量就是成功的大量换手,那么之后将会在这个基础里头持续的走高;倘若不是,那么这个大成交量将会是另一个明显的筹码释放,当然也就形成另一次的套牢,只是因为市场目前还处在一个人气旺盛,市场效率极高的阶段,任何的资金投入都可以在短时内创造利润,所以这样的换手即便是短时内没有获利,因为还有所期待,因此不会产生立即又致命性的改变,所以大家都还有所期待,当然市场的优势就会再度发挥,是否真的如此呢?

如果依据过去大量出现以后的经验与经历来推导,显然告诉我们应该要步步为营,千万不要太过大意,因为从过去的经验显示超大量出现以后实在没有好的结果,除非这次是例外,或是这次是特例,否则依照过去的经验这里绝对要多加警惕与小心才对,因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看法未免过于保守吧!重点是:如果过度于激进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好,保守也未尝就不好,端看你站在那个角度来看,追求的是何种阶段的时间周期绩效。

真正的结果还没有出现以前,任何的看法也只是一个观点参考而已,不必因为这样的观点就认定不好,就如在中秋节之前本栏谈到的状况与推导,也谈到急速缩量以后的变化,其中谈到“多头涨势量潮急速缩量通常只有三天,三天之后就会再度上攻”,尤其在中秋节前谈到急速缩量以后会出现直接“高开高走再走高”的走势,虽然在操作上倾向保守应对,但因为急速缩量时反而创造了后面的操作机会。这个就是市场的事实,因为“物极必反”,当压缩量急速降低以后也说明了后续的反击机会与能力,在本栏的推导分析中有很多前因后果的关系应用,如果单看一次简单的说明以后就认定看涨或是看跌,显然对市场的体会也会过于简单。

第二点要注意的是,市场这个时候已经在谈论热钱的流入,因为看好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所以形成热钱流入炒作股票。这个状况如果是事实一定要刻意清楚的看到日成交量的放大,但又不能构成急速有超级的大量,否则又会构成“大水冲倒龙王庙”,因为量潮的增加常常就是“过犹不及”。不过本栏认为以其认定为热钱流入的炒作,不如视为法人机构上半年亏损累累,目前正在借助最后的三个月大炒一波解套行情,否则绝对不会在下跌时缩量,一反弹就出现超级大量,应该是上涨时缩量或是稳定量上涨,问看看谁提供筹码呢?

第三个是市场热点的持续、维系与轮动接棒的问题,就如今日由汽车板块接棒的炒作模式,属于落后补涨的板块或是个股的确俱有一定的机会,拉抬汽车股可以解读为汽车销量节节高涨,汽车业获利丰厚,今年预计的销售量是1700万台,又是一次大幅度成长,但相对于其他的配套设施如交通堵塞、停车位及空气污染的问题,有一好就引来其他不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配置基本上都是平衡的,所以还是要注意拉抬汽车股后的反应。

当然,经过周一上证指数出现超大日成交量以后,到底市场会如何看待呢?这才是重点,而且时间周期的发展与变化绝对不是短期内可以解答的,周一大量之后,但周一呢?然后再下下周一呢?这些才是后续关注的重点,也是本栏持续追踪推导分析的重点,请拭目以待。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