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五(10月8日)开盘论市:2739~2779点是压力

(2010-10-08 14:29:50)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在节前谈到从周线观察上方的压力的确非常明显,多方只有通过一次性放大量推动才有可能改变横盘的压力,但又不能快速增量,如果瞬间增量反而会陷入立即的解套,这个状况对多方而言不一定有好处。原来压低以后缩量已经无法出脱,此时市场机会来了,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拉高为自救解套,所以今日的拉高可以视为多方一次强力的反击,至于反击以后的后续力如何?必须看市场如何延续。

从成交量的角度来看的确还是属于可以持续攻坚的基础,而且多方要反击唯一要进行的选择就是“以量破价”,因此今日的推高基本上可以视为一次成功的以量破价的推动,即瞬间增量将指数给拉高,跳脱多与空之间的拉锯,期待可以因此吸引后续资金的跟进,形成持续的滚动,如此多方还可以延续后面的上攻,但这一切又必须靠持续的增量,此时量潮的增减就决定了后续持续上攻与否很重要的关键。

成交量的趋势属于上涨,价格压力有待克服,此时借由假日休息期间沉淀市场的疑虑与等待国际股市的表态,然后借助这样的机会将指数一次性的拉高,从战略角度来看,这样的操作思路是成功的,只是后续是否可以如此延续呢?这些才是我们要观察的重点,因为只有延续与持续这样的人气思路以后,多方才有可能形成进一步的发动。

为何会利用有色金属板块的优势发动呢?说穿了还是跟机构法人有关,因为这部份的筹码套牢最多,只有利用这个板块重新发力,将此板块的股价拉高,如此机构法人所投入的资金才有解套的机会,所以第三季度过去了,剩下第四季度可以发挥,如果还不奋起发力,那么第四季度又将高挂白旗,等于今年一年的投入都失败,因此这个部份在节前已经告诉过大家,务必注意市场自我解套的动作,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扳回一城,只是这一切来得急又快,不见得是好事。

对应盘面状况,正好说明任何的急速缩量对多方来说都是一次稳定的象征,尤其在量潮趋势上扬的基础上出现缩量,这个形态说明多方在锁定筹码上的作用,另一个角度来看等于根本不脱不了,所以也会因此被逼逆势拉抬,直到再次滚大量以后才会结束,所以缩量后到再度放量发动也尤其循环的必然性,此时就看量潮集中的程度。

别忘记了,2739点已经到来,就指数而言基本点位已经到了,再度上涨就上证指数而言应该会在2779点形成一定的压制条件,对比成交量放大程度,从增量达到1375亿元之后到1624亿元之间,都是量潮高位区域的说明,如果市场的量潮维持在这个水平滚动,也等于维持这个水平延续而已,此时一定要回到月K线及周K线上去观察趋势的发展与变化,绝对不是因为今天突然间拉高以后就改变了原来的方向,不是因为一日之间的上涨就会形成长期趋势的改变。

市场通常容易因为上涨以后就认定开始走高,以目前的格局来看难免会让绝大多数的判断认定非大涨不可,重点是:大涨可以涨多少?成交量可以放大到何种程度?如果维持在1375亿元的水平,那么指数应该维持在哪一个阶段?如果成交量放大到1624亿元以上的水平,又是哪一个状况呢?这些都是后续要关注的地方,不过这一刻估计市场已经不会再度留意量潮的演变,因为看到上涨以后几乎已经倾向看涨了。

本栏还是要提醒大家,到下周五之后的变数,同时更要留意股指期货在下周五之前的变化,在节前谈到明显出现极力护盘与控盘的操作手法,用权重股护盘的动作主要就是支撑指数不坠,利用单一个股占权值比重的操作,也会因为稳定了指数以后而稳定市场人心,同时吸引新资金的加入。是否会因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加速热钱流入炒作股票呢?这些都是后续要留意的发展与变化。

在节前就谈到未来6及9个交易日对市场的干扰与影响,尤其从周线的角度观察,一日成为一周的周线常常在隔周会出现一次明显的倒转变化,这点不能不留意,尤其今日出现大幅度走高的长红K线,在日K线上观察没有异样,但在周线上的平均值就会产生影响,只是市场容易遗忘与忽略,这也是后续一个潜在的变化原因。

分析基础没有改变,不会因为一日之间的强力拉高而改变,重点是如何掌握个别状况的推演才重要,不要以为今日上涨就是一次巨大改变,或是与先前的判断有什么不同?其实基础结构还是一样,务必注意。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