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三(9月29日)开盘论市:量价平衡改变与演变

(2010-09-29 10:46:04)
标签:

股票

作者:亮话天窗

在没有任何政策、消息面等因素形成对盘面影响时,技术面的影响将会被放大,因此从今天到10月8日的交易日,估计盘面上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与干扰了行情的演变,这点将是市场无可厚非的发展,因为如此所以更要重视技术面的影响因素,其中今明两天收月线与周K线,等于趋势的发展变化已经基本底定,所以估计今日有两件事是必然的发展状况。

一、            日成交量还是会萎缩,这样的持续萎缩已经进入第6个交易日,在多头涨势的趋势发展中是不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尤其是中期均量线已经形成涨势,不应该持续的萎缩,因为任何的日成交量萎缩代表多方根本没有出脱,也说明全面性的套牢,这样就会构成两个发展,一是跌幅不大,其次是伺机反击为自己解套。不过因为时间拖延太长已经伤到多头的元气或是根本,会造成后续发展迟疑,甚至于因为实在走不下去而形成认赔杀低的现象,这个就是人气退潮的景象。

二、            因为缩量时间拉长以后会构成平衡的改变,原来对多方有利的条件因此被改变,如此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因为前进需要增量的推动,但市场在人气衰退之下反而是越发动越是不利上攻,形成越涨越套的局面,如此演变就形成了两个极端,一个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拉抬再说,或是已经投入了无法脱身只有继续投入。当然如果遇到介入者不想玩,不愿意再继续操作,那么也会形成另一个操作模式“认赔追杀”,这个就麻烦了。

在这样的前提与基础下多方可以应用的策略已经不多,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只有选择继续投钱或是不玩推出,如果还要想太多根本就无法可想也无计可施,这个就是多头目前陷入的困境。当然多方在这一刻也不会如此脆弱或是一败涂地,它还有力图振作或是反扑的动作,只是当反扑发生以后发现市场还是没有根据动作,此时就会犹豫再三,最后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最后还是会导致认赔,这个就是最不好的现象。

从操作手法上判断,这如本栏在之前谈到的状况一样,从9:56分以后,多方采取了拉抬权重股的操作模式,这是一个不得不做的模式,因为只剩下这一条路,不得已不得不如此操作,因此中国石化当然会成为主要的控盘工具,中国石油当然会配合拉抬指数,说穿了这样的操作手法与动作绝对不是一般市场的行为,也不会是基金法人机构的操作行为,可以认定是政策的护盘操作动作,这些状况常常是无可非议的,也是不得不为的结果,也因为如此做才会造成盘势更大的伤害,因为股票市场不是投入拉抬就好,因为政策过渡的干预之后,市场性因素降低,操作的灵活性与参与能力也降低。

换另一个角度看,今日因为政策的护盘后,市场的自然发展机能将会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权重股的抬头,看到的是指数的上涨而已,结果涨指数不涨个股,形成了看指数徒然只有兴奋而已但没有实质的获益。这些状况就如之前与大家分析的情况一样,即缩量不会跌破60日均价线,在未来的11个交易日中都会如此护盘,而2490点不会就此再度跌破,可是过了11个交易日之后会如何?这个恐怕只有交给市场来认定了,即使政策真的要强硬的干预,只能敢于一时,干预不了长久,因为顾得了这里就顾不了它厢,如此也是另一种平衡的改变。

其实,市场的发展本来就是供需而已,供需谈的就是平衡,不管这个平衡是建立在那种基础之上,总之可以形成自然供需的平衡就会形成一定的涨跌状况,如果经由外力的干扰以后反而模糊了市场原有的条件与基础,这样就构成平衡的改变,也是另一些状况的发展,也等于投入很多不可测知的变数,让市场的焦点改变,也增添后市的变化。

平衡本身被打破了以后还是要建立另一种平衡,就如将孤岛是的狼消灭了以后兔子不一定就可以快快乐乐生活,反而因为兔子繁衍得太快,造成另一种生态的破坏,最后兔子还是要自己灭亡。

如果市场的平衡是一种倾向与较为恐怖的平衡,就算是对多头不利的恐怖,也是一种平衡,破坏了以后就形成另一种恐怖的发生。常常会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干预者、分配者,最后反而看出更加的愚昧,结果绝对不是如当初的设定与想像,最后会变成什么呢?会不会更好?谁知道?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本公司注册地在广州市,除此以外的任何机构都非本公司的代表,请明查。本文章未经授权转摘,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诉权。股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